案例評析
超齡勞動者進城務工,在工作中受傷能否認定成工傷?
隨著退休人員再就業普遍化,“超齡”進城務工人員日益增多,在工作中發生工傷該如何認定?他們的合法權益該如何受到保障?是否適用工傷保險待遇?近日,邛崍法院審理了這樣一起工傷糾紛案。
基本案情
2023年11月12日清晨,環衛工人李樹軍像往常一樣清掃鶴山1號街面,因下雨路面濕滑,導致工作中的李樹軍意外滑倒受傷。事故發生后,李樹軍在同事的幫助下乘坐前往醫院診治。其傷經醫院診斷為:1.左橈骨遠端骨折;2.左尺骨莖突骨折。
2023年12月12日,李樹軍以銀樹環境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銀樹公司)為用人單位向人社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人社局經調查取證后認為李樹軍受到的事故傷害符合《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第一項之規定,作出《認定工傷決定書》。
銀樹公司對人社局作出的《認定工傷決定書》表示不服,認為李樹軍簽署勞務合同時已經年滿69歲,已超過法定退休年齡,雙方之間勞動關系不成立,不應適用《工傷保險條例》,遂訴至我院請求撤銷案涉《認定工傷決定書》。
法院審理
法院審理認為,本案爭議點為:李樹軍所受到的傷害能否認定為工傷。結合證據調查,事故發生時李樹軍正在其工作區域內清掃路面,符合在工作時間、工作地點因工作原因受到傷害的條件。雖事故發生時李樹軍已超過法定退休年齡,但其未享受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待遇。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超過法定退休年齡的進城務工農民在工作時間內因公傷亡的,能否認定工傷的答復》規定:用人單位聘用的超過法定退休年齡的務工農民,在工作時間內、因工作原因傷亡的,應當適用《工傷保險條例》的有關規定進行工傷認定。李樹軍符合上述答復規定情形,適用《工傷保險條例》的有關規定進行工傷認定。李樹軍在工作時間、工作地點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應當認定為工傷。
一般情況下,受傷者是否可以認定為工傷應以其與用人單位之間是否存在勞動關系為前提,但在特殊情況下,即使不存在勞動關系也可以適用《工傷保險條例》的有關規定進行工傷認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一條規定“勞動者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勞動合同終止”,《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四條第(二)項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合同終止:(二)勞動者開始依法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上述法律規定表明,勞動者依法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或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勞動合同終止,該終止為法定終止情形。所以,超齡務工勞動者一般情況下不能認定為勞動關系。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城鎮化步伐加快以及人口老齡化加劇,大量“高齡”務工人員涌入城市,因現行規定并未禁止用人單位聘用超過法定年齡的務工人員,所以“高齡”務工農民群體是否適用工傷認定的有關條款往往成為爭議焦點。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答復,即《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超過法定退休年齡的進城務工農民在工作時間內因公傷亡的,能否認定工傷的答復》明確:用人單位聘用的超過法定退休年齡的務工農民,在工作時間內、因工作原因傷亡的,應當適用《工傷保險條例》的有關規定進行工傷認定。因此,本案中李樹軍雖已超齡,但其未享受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待遇,其在工作時間、工作地點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應認定為工傷。此外,《勞動法》對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人員從事勞動亦未作禁止性規定。 (文中人物系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