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傷新聞
工傷理賠成“搖錢樹”?事故牽出4800多萬元保險“黑洞”
雇主責任險,原本是保障員工權益、化解企業生產風險的一種有益方式。然而,這種專為雇主設立的險種,卻被一些不法分子視為賺錢的工具。江蘇常州警方經過偵查,打掉了涉及江蘇、山東、浙江、上海、福建等10個省市的20個犯罪團伙,該案涉嫌騙取保險理賠金4800多萬元,目前案件仍在進一步偵辦中。
利用“雇主責任險”斂財 騙保4800多萬元
這起案件的起因是一家財產保險公司的工作人員在工作中發現,常州一家企業在兩年時間里,有4起理賠的雇主責任險存在騙保的嫌疑,于是保險公司向常州警方報了警。
天寧警方根據報案人反映的情況立刻展開調查。民警了解到當事人張某2022年3月2日在車間作業時不慎摔倒,經醫院診斷為脛腓骨干骨折。后來經有關部門認定為工傷,并被鑒定為傷殘等級9級。
常州市公安局天寧分局經偵大隊民警 劉江海:該公司與張某經勞動仲裁調解,明確公司應當賠付張某傷殘補助金、后期醫藥費等費用合計11.8萬元。但那家塑業公司向保險公司申請理賠金額為21.2萬元,涉嫌保險詐騙金額9.4萬元。
充分掌握證據后,民警將5名涉案人員抓獲,其中2名為保險中介人員,其他3人為涉案公司的管理人員。經查,常州這家塑業企業2021年至2023年兩年間理賠的4起雇主責任險都存在騙保行為。
隨著對案件的深挖,警方查明多個保險詐騙犯罪團伙。在公安部的統一指揮下開展收網行動,打掉在江蘇、山東、浙江、上海、福建等全國10個省市的20個犯罪團伙,涉嫌騙取保險理賠金4800多萬元。
中介主導、投保企業配合 成理賠“潛規則”
在案件偵辦過程中,警方發現,雇主責任險騙保理賠已形成由保險中介主導、投保企業配合的固定虛假申請賠償的犯罪模式,成為理賠行業“潛規則”。
據了解,雇主責任險可以有效分擔員工工傷事故賠償責任風險,降低公司運營成本,同時,有效保障員工在遭受工傷或職業病等情況下,能夠獲得相應的賠償。
保險中介人員蔣某、李某伙同涉案企業利用受傷員工對雇主責任險賠付流程上的認識誤區,誘騙員工簽訂空白的工傷補償協議,并制造虛假的高額賠付流水提交保險公司作為理賠依據,使保險公司賠付金額遠超實際賠付金額。同時要求員工在保險公司電話回訪時,謊稱已收到企業賠償款項。涉案企業負責人周某還主動配合蔣某、李某偽造相關賠付證明資料,使保險公司賠付金額遠超實際賠付金額。
黑灰利益鏈令企業漠視生產安全
原本是為了降低企業經營風險,增強企業員工利益的雇主責任險,如今成了多方的黑灰利益鏈,不僅損害了保險公司和受傷與員工的利益,還會助長一些企業和負責人漠視安全管理。
常州市公安局天寧分局經偵大隊副大隊長 梁晨陽:企業通過大額保險理賠,發生工傷事故非但沒有造成企業損失,反而能夠從中獲利,一定程度上誘使企業經營者漠視生產安全,嚴重損害勞動者利益。
由此可見,這些雇主責任險犯罪活動嚴重侵害了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破壞了金融市場管理秩序,妨礙了國家經濟與金融安全。保險詐騙行為導致保險公司提高保費或拒絕承保,最終損害的是廣大消費者的權益。
警方發現,部分保險公司內部管理存在漏洞,風險防控機制不到位,核查手段單一,也大大增加了騙保的成功率。
近年來,保險詐騙犯罪逐漸呈現部分犯罪團伙職業化、犯罪手法多樣化、犯罪成員專業化等特征,這一犯罪行為持續蔓延,并發展愈演愈烈。警方提示,保險公司應建立風險評估模型,識別異常理賠申請,第一時間阻斷非法理賠。
常州市公安局天寧分局經偵大隊教導員 朱昊:公安機關將與保險公司密切警保聯動機制,促進保險公司完善理賠審核制度。企業經營主應樹立正確的保險意識,合法合規地進行理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