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
邢臺市工傷保險市級統籌11月1日起實施
工傷賠償法律網(www.injury.com.cn)訊:邢臺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發出通知,市政府第30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的《邢臺市工傷保險市級統籌實施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已于日前印發,工傷保險市級統籌將于今年11月1日正式實施。
為保障市級統籌基金安全,自7月26日起,各縣市區工傷保險基金支付賬戶已被凍結。市政府要求,在過渡期內各縣市區對出現的工傷事故要正常受理,產生的各項費用暫由用人單位墊付。
“大數法則”,減少基金風險
邢臺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2010年5月底,邢臺市工傷保險參保人員已達321029人,當期享受工傷保險待遇856人,支付基金1127萬元,基金積累6395萬元。其中,市本級基金積累2940萬元,縣市區基金積累3455萬元。
工傷保險基金雖有6000多萬元的積累,但分布很不均勻。其中,市本級及邢臺縣、寧晉縣、內丘縣、臨城縣、清河縣、臨西縣、隆堯縣、威縣、沙河市的基金積累占全部基金積累的87%以上,一些縣市區的基金積累僅有幾十萬元。一旦發生重特大工傷亡事故,這些縣市區的工傷保險基金將難以承受。另外,2009年,我市有9個縣市區出現了當年收不抵支現象。
該負責人說:“實行市級統籌,可以充分發揮社會保險“大數法則”作用,平衡市本級與各縣市區基金的收支風險,提高工傷保險基金的抗風險能力;可以真正實現工傷保險待遇標準的統一,有利于維護工傷職工合法權益,有利于維護社會穩定。”
“六統一”,分級審核
按照《辦法》,實行市級統籌后,各縣市區不再設工傷保險基金財政專戶,原縣市區財政專戶、工傷保險經辦機構收入戶、支出戶結存的工傷保險基金,全部上解至市工傷保險基金財政專戶。
今后,工傷保險將在參保范圍和對象、繳費基數和費率標準、基金財務賬戶管理、工傷認定和勞動能力鑒定、工傷保險待遇支付標準、業務流程和業務信息系統等方面實行“六統一”。
工傷保險待遇的支付則按下列規定實行分級審核:每人每次5000元及以下的待遇支付由縣市區工傷保險經辦機構審核,并報市工傷保險經辦機構備案;每人每次超過5000元的待遇支付由縣市區工傷保險經辦機構初審后,報市工傷保險經辦機構審核。
支大于收,按比例撥付
實行工傷保險市級統籌后,各縣市區工傷保險擴面和基金征繳計劃仍然由市級經辦機構編制,納入政府年度目標考核。
針對部分縣市區工傷保險同期待遇支出大于基金收入的情況,《辦法》規定,缺口部分由市從工傷保險基金中撥付百分之八十,其余部分由縣級財政先行墊付。完成全年擴大征繳計劃的,由市從工傷保險基金中全額撥付;未完成擴面征繳計劃的,根據縣市區任務完成比例,確定市撥付比例,完成清欠任務后,再予撥付差額部分。
此外,《辦法》還按照“以支定收”的原則,將礦山、礦建行業的基準費率由原來的2%提高至3%,以提高這些行業的基金支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