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傷賠償
陜西白河農婦打工失3根手指 2年過6次公堂獲賠9萬
陜西白河農婦打工失3根手指 2年過6次公堂獲賠9萬
電影“秋菊打官司”大家應該耳熟能詳。片中主人公秋菊有股為替丈夫維權,堅持不懈的狠勁。陜南白河縣也出了位“秋菊”,這位白河縣小雙村普普通通的山里農民,2006年春節剛過,與丈夫倆在熟人的介紹下來到西安,實現打工掙錢的愿望。卻沒想到,一場意外工傷失去3根指頭、為討說法她打了兩年多的官司,過了6次公堂,終于打贏了建筑公司,獲賠9萬多元。
緣起
上班第5天“秋菊”失去三根手指頭
從來沒有出過大山的陜南白河縣農婦汪孟榮,1954年生,自己50歲、丈夫54歲時決定出去打工。2006年2月17日,汪孟榮經人介紹,到陜西某建筑勞務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建筑公司)的工地下面的一個工隊做普工。工隊與她口頭約定日工資30元,并為其辦理了“建筑工程團體人身意外保險”,但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
2006年2月21日晚,這是汪孟榮上班的第五天。剛吃完晚飯,汪孟榮被叫去到工地木工房加班鋸木料。忙到9時30分時,汪孟榮用手將臺面上的鋸末拂到一邊。只聽得“哎呀”一聲慘叫,她看著血流如注的左手暈過去了。公司當即將她送往西安高新醫院急救中心救治。住院34天后,醫院給出了汪孟榮的診斷證明:1.左手骨1、2、3指毀損傷;2.左手第4指背伸肌腱斷裂。住院費是由木工分項承包的工程隊負責人替她支付的。醫院不停地催她交醫藥費,可是沒人再給她支付醫藥費了。無奈,汪孟榮的手指還有鋼針,腫痛還未消除的情況下出了院。
遭拒
理賠了1.8萬“秋菊”就被公司斷絕關系
租住在丈八北路響塘村的汪孟榮在家里邊吃藥,邊找公司溝通工傷賠償事宜,可一直溝通無果。沒法工作,為了節省開支,一家人只能回到老家。
2006年10月8日,汪孟榮與丈夫再次來到西安。10月17日,汪孟榮和丈夫一同去保險公司領取了保險理賠金24000余元,但公司要扣除5990元,屬于公司承包工程隊負責人支付的汪孟榮住院期間的費用。僅支付汪孟榮18010元,并表示公司與汪孟榮再也沒有任何關系了。夫妻倆經過再三思量后,還是決定打這個官司。
確認
頭一年“3過堂”確認勞動關系
汪孟榮請律師正式向有關部門申請工傷認定。但該公司否認與她存在勞動關系。
汪孟榮向西安市雁塔區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勞動仲裁,確認勞動關系。建筑公司表示:汪雖在其公司工地從事木工工作,但并非其直接招聘錄用的在冊職工,而是木工分項承包的工程隊負責人所招聘,由負責人安排、結算汪的工作、考勤、工資。所以與汪之間形成直接的雇傭關系,與公司無勞動關系。
2007年1月24日經仲裁委審理作出裁決:確認汪孟榮與該公司之間的勞動關系成立。理由是:建筑公司明知道承包商不具備用人資格,卻將自己承包的工程包給不具備資質的工程隊,故理應由建筑公司承擔用工主體責任。
2007年2月7日建筑公司訴訟至西安市雁塔區人民法院。2007年6月20日,法院審理后判決:確認建筑公司與汪孟榮之間勞動關系成立。建筑公司同年6月25日再向西安市中院提起上訴。
2007年9月6日,西安市中院作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的終審判決。至此,汪孟榮耗用了近一年的時間,從申請工傷認定開始,經過勞動仲裁、一審、二審法院審理,才拿到“與建筑公司之間存在勞動關系”的認定書。
天災 禍不單行大火燒光了3間房
工傷認定期間,汪孟榮家里四頭豬病死了,工傷鑒定需要數碼照片,9月22日,汪孟榮去縣里照相時,家里發生火災。五間石板房燒了三間,糧食毀損過半,老大外出打工寄回的準備結婚用的5000元,卷在被子里也化為灰燼。如今一家幾口住在已棄之不用的小學校里。當初打工就是為了小兒子上學,可后來孩子輟學去了南方打工。
2007年10月23日,汪孟榮申請了工傷認定:汪孟榮的工傷傷殘等級為六級,屬因工大部分喪失勞動能力;同時確認停工留薪期為四個月。汪孟榮拿到工傷傷殘鑒定書。從開始打官司時起,她已來往于家里和西安19次,花光了保險公司賠償的18000多元。
獲賠
第二年 討賠償再三上“公堂”獲9萬賠償
2008年4月11日,汪孟榮向勞動爭議委員會提出了工傷損害賠償,雙方當庭調解未果,仲裁委裁決建筑公司向她賠償9萬多元,建筑公司不服裁決,訴至雁塔區法院請求撤銷或改變裁決。
2008年11月12日,雁塔區法院駁回建筑公司的訴訟,仍然判決向她賠償9萬多元,建筑公司再次提起上訴。2009年2月26日,西安市中院作出了“駁回上訴,維持原判”的終審判決。這次終審判決后,建筑公司不再和汪孟榮打官司了,支付了汪的補助費、一次性傷殘補助金等各項費用91848.40元。
■說法
汪家:五年十年也要打到底
記者采訪時,汪孟榮的三兒子說,當初對方律師打電話告誡說,我們這么大個公司拖你個三年五年的,你受得了嗎。我說即使五年、十年我也要打到底,現在來維權的路太難、太長了。
建筑公司:打官司為搞明白
建筑公司負責人郭副總表示:官司拖了這么長時間,沒有及時給汪孟榮賠償是想搞個明白。我們知道自己公司有責任,但我們認為不能是全責,畢竟不是我們公司直接雇傭的工人,而且并不是對方說多少就賠償多少。經過這次訴訟,學習了不少法律知識。以后自己干,再不雇傭沒有資質的民工隊。我們勞務公司也體會到了“層層轉包”的苦頭。
律師:層層轉包害苦民工
汪的代理律師陜西浩元律師事務所的白山虎說,目前建筑行業層層轉包導致的勞資糾紛、工傷事故處理糾紛很多,農民工大多數因為沒有錢、怕麻煩放棄了維權,汪孟榮就像電影秋菊打官司的女主人公一樣,認死理非要討個說法,一起簡單的工傷賠償案件,經過了6次司法程序,歷經2年多時間終于畫上了圓滿的符號,希望這個案件給其他農民工一個很好的普法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