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發包人、轉包人、雇主對雇員受損的責任如何承擔
【案情】
2011年6月20日,某經聯社以路段籌委會的名義作為甲方與王某作為乙方簽訂了一份《施工協議》,協議載明:“甲方在本村內鋪設約1萬平方米水泥路,現甲方將本工程以單包工形式承包給乙方進行施工……”協議還約定了工程工價和付款方式等內容。后甲、乙雙方于同年7月14日簽訂了《協議書》解除上述的《施工協議》,《協議書》載明:“因乙方不按施工協議履行職責,不能繼續進行正常的施工。現經甲乙雙方商議,同意取消2011年6月20日所簽訂的《施工協議》。”《施工協議》簽訂后,2011年6月27日,王某將路段的路面硬化工程給鐘某施工,鐘某便雇請了何某等人員進行施工。2011年7月5日上午,何某在施工中駕駛鐘某所有的鏟車,不慎翻倒路邊路坡下,造成何某受傷及鏟車損壞的事故。當天,何某被送往縣人民醫院進行住院治療至同年8月2日出院。2011年10月13日和19日,鑒定中心鑒定何某的傷殘等級為Ⅰ(一)級傷殘和護理依賴程度為完全護理依賴。2012年2月13日,何某因傷勢過重在家死亡。
王某和鐘某無相應的施工資質。參與路面硬化工程施工的工人,由鐘某負責組織、指揮進行施工。何某等工人的伙食費、勞動報酬等費用,由鐘某從王某處領取后,再按照勞務人員工作性質的不同,不等額地發放給何某等工人。事故發生后,鐘某和王某分別支付了醫療費3500元和300元給何某。何某彬、雷某、何某達、何某靜、何某菊分別是何某的父親、妻子和子女。何某彬、雷某、何某達、何某靜、何某菊以某經聯社、王某、鐘某應對何某的死亡承擔責任為由訴至法院,請求判決某經聯社、王某、鐘某賠償五原告因何某的死亡造成的各項損失合計236108.40元。經查,五原告的損失為179271元。
【判決】
一、鐘某賠償五原告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住院伙食補助費、交通費、喪葬費、死亡賠償金和鑒定費,八項合計103762.6元;
二、鐘某賠償五原告精神損害撫慰金4000元;
三、王某對上述第一、二項賠償款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四、某經聯社對王某上述承擔的賠償款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評析】
從本案各方當事人之間的法律關系看,某經聯社以路段籌委會的名義,將路段的路面硬化工程以單包形式承包給王某,而王某并不具備相應的施工資質;王某又將該工程交同樣不具備相應施工資質及安全生產條件的鐘某負責施工;鐘某負責組織、指揮何某等人進場施工,從王某處領回工程款并向何某等人發放。根據上述情況,某經聯社與王某之間形成承包關系,王某與鐘某之間形成轉包關系,鐘某與何某之間形成雇傭關系。在施工過程中,何某不具備駕駛鏟車資格而駕駛鐘某所有的鏟車,不慎翻倒路邊,造成本人受傷死亡及鏟車損壞。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三十五條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一條第一、第二款規定,鐘某作為雇主、鏟車所有人及施工現場的組織者,存在組織、指揮不當,造成本案事故發生,存在較大過錯,應承擔相應的雇主責任;某經聯社及王某作為工程的發包人及轉包人,存在選任過失,應對鐘某承擔的賠償責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何某自身亦存在一定過錯,應承擔相應的責任。根據本案已經查明的事實,綜合本案事故的起因、當事人各自過錯程度及原因力大小及造成的損害結果等因素,法院最后酌情確定由何某的第一順序法定繼承人的五原告對損害結果自行承擔40%的責任,鐘某承擔60%的賠償責任,王某應與鐘某承擔連帶賠償責任,某經聯社應與王某承擔連帶責任。對精神損害撫慰金,根據本案實際及當地生活水平,酌情支持4000元。
法院遂作出上述判決,現該判決已發生法律效力。(來源:橫縣法院)
上一篇:交通事故賠償與工傷待遇競合時能否獲得雙重賠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