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工資支付規定
第二十四條 勞動者在依法享受年休假、探親假、婚喪假等期間,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其本人工資標準支付工資。
勞動者在依法享受生育或者計劃生育休假期間,工資待遇按照國家和本省有關規定執行。
勞動者在事假期間,用人單位可以不支付工資,但不得扣減事假以外其他期間的工資。
第二十五條 勞動者因工負傷或者患職業病需要暫停工作接受醫療的,在醫療期內的工資待遇按照國家和本省有關規定執行。
勞動者因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停止工作在醫療期內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勞動合同、集體合同的約定支付病傷假工資。用人單位支付給勞動者病傷假工資,在扣除其本人按照規定應當繳納的社會保險費和其他費用之后,不得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百分之八十。
第二十六條 對依法被采取傳染病防治措施隔離的疑似病人或者其密切接觸者,在其隔離期間,用人單位應當視同勞動者提供正常勞動并支付工資。
第二十七條 勞動者因涉嫌違法犯罪被司法機關依法限制人身自由期間,未提供勞動的,用人單位可以不支付工資。
勞動者依法被判處管制或者拘役適用緩刑、有期徒刑適用緩刑,或者被假釋、監外執行、取保候審期間,勞動合同未解除且提供了正常勞動,未變換工作崗位的,用人 單位應當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支付工資;變換工作崗位的,按照雙方新約定的工資標準支付工資,但不得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
第二十八條 因勞動者本人原因造成用人單位經濟損失,依法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的,用人單位可以從其工資中扣除賠償金,但應當提前書面告知扣除原因及數額;未書面告知的不得扣除。用人單位每月扣除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百分之二十,扣除后的工資余額不得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
第二十九條 用人單位因不可抗力原因,導致延期支付勞動者工資的,應當在不可抗力原因消除后5個工作日內支付勞動者工資。
用人單位因生產經營困難,無法按期支付工資的,經與本單位工會或者職工代表大會(職工大會)協商一致后,可以延期支付工資,但最長不得超過30日。
第三十條 用人單位可以從勞動者工資中代扣代繳下列費用:
(一)勞動者應當繳納的個人所得稅;
(二)勞動者個人應當繳納的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
(三)人民法院判決、裁定中由勞動者負擔的撫養費、贍養費;
(四)雙方約定或者依法可以代扣代繳的其他費用。
第四章 監督管理
第三十一條 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應當建立健全對用人單位工資支付行為的監督檢查制度,規范監督檢查程序,依法對用人單位工資支付情況進行監察,對違法行為進行處理。
用人單位在接受檢查時,應當如實報告情況,提供相關的資料和證明,不得拒絕或者阻撓。
第三十二條 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應當建立健全用人單位工資支付信息管理系統和用人單位工資支付信用制度,對用人單位工資支付情況實施有效監控。
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對克扣、無故拖欠工資2個月以上或者累計達3個月以上,以及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支付工資等違法行為嚴重的用人單位,應當定期向社會公布,并列為重點監察對象;建設、工商行政管理、稅務等有關部門應當將用人單位違法行為記入其信用檔案,作為評定信用等級的重要參考。
第三十三條 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應當建立健全舉報制度,公布舉報電話、信箱或者電子郵件地址,及時受理對工資支付違法行為的舉報,并為舉報人保密。
第三十四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有權向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舉報:
(一)未按照約定支付工資的;
(二)支付工資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
(三)克扣或者無故拖欠工資的;
(四)拒不支付或者不按規定支付加班工資的;
(五)拖欠工資且有可能轉移財產或者其負責人有可能逃匿的;
(六)違反工資支付規定的其他情形。
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接到舉報后,應當在5個工作日內決定是否立案,并告知舉報人;立案后應當及時處理,并自立案之日起60個工作日內結案,同時將處理情況告知舉報人;情況復雜需要延長的,經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負責人批準,可以延長30個工作日。
第三十五條 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在調查用人單位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等案件過程中,發現用人單位有可能轉移財產或者其負責人有可能逃匿的,可以依據《江西省勞動保障監察條例》的規定,扣押其價值相當的財物。
第三十六條 各級工會組織在對用人單位工資支付情況實施監督時,發現用人單位有本規定第三十四條所列情形的,有權要求其改正;用人單位拒不改正的,工會可以向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提出處理建議;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在接到工會的建議后,應當依法作出處理。
第三十七條 建立工資支付保證金制度。
對建筑施工企業和列為工資支付重點監察對象的用人單位實行工資支付保證金制度。工資支付保證金實行專戶儲存,專款專用,專項用于保障該用人單位勞動者的工資支付。具體辦法由省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會同省財政部門等有關部門制定,報省人民政府批準后施行。
第三十八條 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因工資支付發生爭議的,按照國家和本省勞動爭議處理的有關規定處理。
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三十九條 用人單位制定的工資支付制度違反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給予警告,并責令限期改正;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四十條 用人單位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處以2000元以上2萬元以下的罰款:
(一)未以貨幣形式支付勞動者工資的;
(二)與勞動者終止或者解除勞動關系,未按照規定一次性結算工資并付清的。
第四十一條 用人單位未按照規定編制、保存工資支付表或者未向勞動者本人提供工資清單的,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處以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二條 用人單位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責令其限期向勞動者支付所欠工資;逾期不支付的,責令用人單位按照所欠工資數額50%以上1倍以下的標準向勞動者加付賠償金:
(一)克扣或者無故拖欠工資的;
(二)拒不支付或者不按規定支付加班工資的;
(三)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支付工資的。
第四十三條 用人單位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責令改正,并處2000元以上2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拒絕、阻撓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依法進行工資支付監督檢查的;
(二)拒絕向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提供工資支付相關資料、證明的;
(三)隱瞞事實真相,出具虛假的或者隱匿、銷毀工資支付相關資料、證明的。
第四十四條 勞動者或者用人單位對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作出的行政處理決定或者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用人單位逾期既不申請行政復議,也不提起行政訴訟,又不履行處理決定或者處罰決定的,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第四十五條 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以及其他有關行政部門工作人員對符合受案條件的舉報不予受理或者發現工資支付違法行為不予查處以及有其他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行為的,對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章 附則
第四十六條 本規定自2007年7月1日起施行。
江西省人民政府
二00七年五月九日
上一篇:江西省勞動保障監察條例
下一篇:河南省最低工資規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