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吉林市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辦法》的通知
吉林市人民政府文件吉市政發[2O03]24號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辦局、各國省市營企事業單位:
現將《吉林市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辦法》印發給你們,請按照執行。
二OO三年十二月十二日
吉林市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辦法
第一章總 則
第一條 為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的職工獲得醫療救治和經濟補償,根據《工傷保險條例》(以下稱《條例》)和省有關規定,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市行政區域內的各類企業,包括國有企業、集體企業、股份制企業、私營企業、中外合資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外商獨資企業等及有雇工的個體工商戶(以下稱用人單位),均需依照《條例》和本辦法全員參加工傷保險。
有雇工的個體工商戶參加工傷保險的具體步驟和辦法,按省政府規定執行。
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以及各類民辦非企業單位的工傷保險辦法,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第三條 市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負責全市的工傷保險工作。
縣(市)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負責本轄區的工傷保險工作。
市、縣(市)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設立的醫療保險經辦機構(以下稱經辦機構),具體承辦工傷保險事務。
第四條 財政、審計、衛生、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等部門,按各自職責,協助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做好工傷保險工作。
第二章 工傷保險基金
第五條 工傷保險基金暫實行市(包括城區和開發區)、縣(市)兩級統籌(以下稱統籌地)。條件成熟后,逐步過渡到全市統籌。
電力、鐵路、郵電、金融、石油、交通等生產流動性大的行業或單位,采取相對集中的方式,異地參加市或縣級統籌。
第六條 市縣(市)人民政府應依據國家規定的行業差別費率和費率檔次,結合本地各行業工傷發生頻率和事故風險及職業危害的差異,按照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則,確定本地各行業基準費率和費率檔次。
工傷保險行業基準費率和浮動檔次需要調整時,由統籌地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會同財政、衛生行政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提出調整方案,報同級人民政府批準后施行。
第七條 用人單位繳費費率由經辦機構按照《法人營業執照》或《營業執照》規定的經營范圍,對照行業基準費率認定。經辦機構自繳費的第二個月起按規定支付工傷保險待遇。
用人單位跨行業經營的,工傷保險費率原則上按照高風險行業確定,難以確定行業的,比照統籌地上一年工傷保險實際平均費率確定。
第八條 經辦機構對用人單位費率實行動態管理。在行業差別費率基礎上,根據工傷保險費使用情況,適時調整繳費費率。
第九條 用人單位應按時繳納工傷保險費。工傷保險費以本單位全部職工上年月平均工資、規定費率、上月職工實際人數之積按月繳納。
對工資總額難以確定的單位,可依據統籌地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進行核定。工資總額超過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300%的,按300%為基數繳納;低于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60%的,按60%為基數繳納。
第十條 用人單位有下列行為之一的,應當補繳工傷保險費。在此期間用人單位職工發生工傷的,由用人單位按照《條例》和省規定的工傷保險待遇項目、標準支付費用,工傷保險基金不予補支:
(一)應當參加工傷保險而未參加的;
(二)少報職工人數,未給部分職工繳納工傷保險費的;
(三)未按時繳納工傷保險費的。
用人單位未按時繳納工傷保險費,欠繳前已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工傷保險待遇的工傷職工,欠繳期間的工傷保險待遇由用人單位支付;補繳后工傷保險基金再予以補支。
第十一條 用人單位少報職工工資,未足額繳納工傷保險費,造成工傷職工享受工傷保險待遇降低的,差額部分由用人單位補足。用人單位足額繳納工傷保險費后,重新核定工傷保險待遇,工傷保險基金不再補支。
第十二條 下列項目由工傷保險基金列支:
(一)工傷醫療費;
(二)一至四級工傷人員傷殘津貼;
(三)一次性傷殘補助金;
(四)生活護理費;
(五)喪葬補助金;
(六)供養親屬撫恤金;
(七)一次性工亡補助金;
(八)輔助器具費;
(九)工傷康復費;
(十)工傷職工勞動能力鑒定費;
(十一)按規定支付的其他費用。
第三章 工傷認定
第十三條 用人單位、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工會組織可以作為申請人,提出工傷認定申請或者視同工傷確認申請(以下稱工傷認定申請)。申請工傷認定應當按照《條例》第十七條規定的時限,向統籌地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提出。
第十四條 職工在原用人單位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作業,到現用人單位后被診斷患職業病的,現用人單位有責任提出工傷認定申請。
第十五條 申請人提出工傷認定申請時,應當填報工傷認定申請表并附以下材料:
(一)職工的居民身份證;
(二)與用人單位之間的勞動合同或者其他建立勞動關系的證明;
(三)醫療機構出具的職工受傷害時初診診斷證明書,或者依法承擔職業病診斷的醫療機構出具的職業病診斷證明書(或者職業病診斷鑒定書)。
職工與用人單位之間因勞動關系發生爭議的,當事人應當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由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依法確定勞動關系。依法定程序處理勞動爭議的時間不計算在工傷認定的時限內。
第十六條 申請人提出工傷鑒定申請時,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還應當分別提交相應證據材料:
(一)用人單位未參加工傷保險的,應提交用人單位營業執照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出具的查詢證明。
(二)職工死亡的,提交死亡證明;職工下落不明的,提交人民法院宣告死亡的判決。
(三)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工作時間前后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提交事故的相關證據材料。
(四)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由于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提交公安部門的證明、人民法院的判決或者其他證明。
(五)因工外出期間,由于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提交公安部門的證明或者相關部門的證明。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機動車事故傷害的,提交公安交通管理部門的證明;不屬于公安交通管理部門處理的,提交相關部門的證明。
(七)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提交醫療機構的搶救和死亡證明。
(八)在搶險救災等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動中受到傷害的,提交民政部門或者其他相關部門的證明。
(九)職工原在軍隊服役,因戰、因公負傷致殘,已取得革命傷殘軍人證,到用人單位后舊傷復發的,提交《革命傷殘軍人證》及醫療機構對舊傷復發的診斷證明。
第十七條 發生應認定或視同工傷情形2人以下死亡的,申請工傷的單位、工會組織或職工的直系親屬,自發現職工死亡時24小時內或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送至醫院搶救之時起24小時內,必須向統籌地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報告。
第十八條 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應當根據醫療診斷證明書,確定工傷職工的傷害部位或者職業病名稱。由工傷直接導致的疾病,經勞動能力鑒定確認后,一并列入傷害部位。
第十九條 經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認定為工傷的,發給《工傷證》,作為工傷職工享受待遇的憑證。《工傷證》由工傷職工本人保管。
第二十條 工傷認定申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受理:
(一)在事故傷害發生之日、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由法院宣告死亡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1年后提出申請的;
(二)不屬于統籌地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管轄的;
(三)受傷害人員是用人單位聘用的離退休人員或者超過法定退休年齡的;
(四)屬于《條例》第六十三條規定情形的。
對不予受理的,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書面告知申請人。
第四章 勞動能力鑒定
第二十一條 市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設立勞動能力鑒定中心,承擔全市勞動能力鑒定的組織管理工作。
縣(市)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受理當地勞動能力鑒定申請,并組織到市勞動能力鑒定中心進行鑒定。
第二十二條 勞動能力鑒定內容:
(一)工傷職工勞動功能障礙程度的等級鑒定;
(二)工傷職工生活自理障礙程度的等級鑒定;
(三)停工留薪期限延長確認;
(四)配置輔助器具的確認;
(五)工傷職工傷與疾病因果關系的鑒定;
(六)供養親屬完全喪失勞動能力鑒定;
(七)法律法規規定的其它勞動能力鑒定事項。
第二十三條 參加工傷保險的工傷職工勞動能力鑒定所需費用,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未參加工傷保險的工傷職工勞動能力鑒定所需費用,由申請方承擔。再次鑒定或復查鑒定結論與原鑒定結論沒有變化、工傷職工工傷與疾病沒有因果關系、供養親屬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鑒定費用由申請方負擔。
第五章 工傷保險待遇
第二十四條 工傷職工在停工留薪期內,用人單位不得與其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系。
停工留薪期滿,工傷醫療機構出具繼續休假證明的,可以延長停工留薪期,用人單位不同意延長的,由用人單位向市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提出確認申請,用人單位未提出確認申請的,視為同意延長。
第二十五條 工亡職工供養親屬申請撫恤金待遇的,應當向經辦機構提交被供養人戶口簿、居民身份證、工傷職32212資證明以及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出具的被供養人經濟狀況證明。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還應當分別提交相應材料:
(一)被供養人屬于孤寡老人、孤兒的,提交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出具的證明;
(二)被供養人屬于養父母、養子女的,提交公證書;
(三)被供養人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提交勞動能力鑒定結論。
第二十六條 職工治療工傷必須在工傷定點醫療機構就醫,情況緊急須就近搶救治療的,可先就近搶救治療,但需在24小時內到經辦機構備案。脫離危險后仍需治療的,應轉到工傷定點醫療機構治療。在外埠醫療機構搶救治療的,用人單位應當自傷害之日起7日內向經辦機構報告,經搶救脫離危險后應轉到定點工傷醫療機構就醫。
第二十七條 工傷職工憑(工傷證》到經辦機構辦理《工傷醫療卡》。工傷職工憑《工傷醫療卡》到工傷定點醫療機構就醫的,符合工傷保險規定的醫療費用,由經辦機構與定點醫療機構結算。職工未辦理《工傷醫療卡》前已經出院的,由用人單位或職工先行墊付醫療費用,待工傷認定作出后,再到經辦機構辦理審核報銷手續。
第二十八條 職工治療工傷期間發生的以下醫療費用,工傷保險基金不予支付:
(一)治療非工傷引發的疾病所發生的醫療費用;
(二)在國外及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地區發生的醫療費用;
(三)違反規定在非工傷定點醫療機構治療發生的醫療費用;
(四)未經經辦機構同意,擅自轉院發生的費用;
(五)接到出院通知后,拒不出院所發生的醫療費用;
(六)不符合工傷保險藥品目錄、診療項目目錄、住院服務標準的醫療費用;
(七)未經經辦機構同意擅自配置輔助器具發生的費用;
(八)不符合工傷保險規定的其他醫療費用。
第二十九條 工亡職工一次性補助金標準為統籌地上年度在崗職工60個月的月平均工資。
第三十條 認定為工傷的職工,屬于交通事故或屬于他人行為造成傷害等情形的,應當首先按照各類事故處理規定獲得賠償,所獲賠償總額低于工傷保險待遇的,差額部分由工傷保險基金或用人單位補足。
第三十一條 傷殘津貼、供養親屬撫恤金和生活護理費由統籌地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根據統籌地職工平均工資和生活費用、物價指數變化等情況,每3年調整一次,經同級人民雈政府批準后執行,并報上一級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備案。
第三十二條 工傷職工傷殘等級、生活自理障礙等級經勞動能力鑒定中心復查鑒定后,發生變化的,自作出勞動能力鑒定結論次月起,其傷殘津貼、生活護理費做相應調整。
第三十三條 領取工傷待遇的人早喪失享受條件的,用人單位應當及時告知經辦機構。
第六章 附 則
第三十四條 國家和省勞動保障部門頒布的工傷保險配套政策已經有規定的,按照國家和省配套政策的規定執行。市勞動保障行政等部門根據我市貫徹《條例》的具體需要,依據國家和省頒布的工傷保險配套政策,制定我市相關配套政策。
第三十五條 本辦法自2OO4年1月1日起施行。過去有關規定與本辦法不一致的,按本辦法執行,在執行過程中與國家和省新出臺政策相抵觸的,按國家和省政策執行。
本文地址:http://www.wnpump.cn/jilinsheng/2009-7/JiLinShiShiShi-GongShangBaoXianTiaoLi-BanFa.html
上一篇:吉林省工傷職工停工留薪期管理辦法(試行)
下一篇:吉林省工傷保險條例(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