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一级毛片视频-美国一级毛片片aa久久综合-美国一级毛片免费视频观看-美国一级毛片免费看成人-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亚洲欧美日韩国产一区图片

所在位置: 工傷賠償法律網 > 工傷條例 > 勞動法規 > 正文
上海市職工代表大會條例修正案(草案)
作者: 來源: 發布時間:2017-12-10 11:16:00 瀏覽量:657

《上海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上海市職工代表大會條例〉的決定》已由上海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十一次會議于2017年11月23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上海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2017年11月23日

上海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上海市職工代表大會條例》的決定

(2017年11月23日在上海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十一次會議通過)

上海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審議了市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關于提請審議《上海市職工代表大會條例修正案(草案)》的議案,決定對《上海市職工代表大會條例》作如下修改:

一、增加一條,作為第三條:

推進職工代表大會制度建設,應當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促進勞動關系和諧發展。

二、將第四條改為第五條,并增加一款,作為第三款:

企事業單位與本單位工會應當協商制定實行職工代表大會制度的具體辦法,并納入本單位的管理制度。

三、將第六條改為第七條,修改為:

本市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工作機制,通過與工會召開聯席會議或者采取適當方式,推進本地區落實職工代表大會制度。

本市各級國有資產、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主管部門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等有關行政管理部門應當指導、督促、檢查企事業單位實行職工代表大會制度。

四、將第九條改為第十條,增加一款,作為第二款,并吸收第(五)項、第(六)項的相關內容;同時,將第(五)項、第(六)項其他內容予以合并:

下列事項應當向職工代表大會報告,接受職工代表大會審議,并通過職工代表大會聽取職工的意見和建議:

(一)企事業單位的發展規劃,年度經營管理情況和重要決策;

(二)企事業單位制訂、修改、決定直接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項,以及改革改制中職工分流安置、經濟補償等勞動關系變更的方案;

(三)工會與企業就職工工資調整、經濟性裁員、群體性勞動糾紛和生產過程中發現的重大事故隱患或者職業危害等事項進行集體協商的情況;

(四)職工代表大會工作機構的工作情況、聯席會議協商處理的事項;

(五)國有、集體及其控股的企業、事業單位財務預決算等重要事項;

(六)法律法規規定或者企事業單位與工會協商確定應當向職工代表大會報告的其他事項。

企事業單位決定改制、合并、分立、搬遷、停產、解散、申請破產等重大問題,應當依照法律的規定,通過職工代表大會審議或者其他形式聽取職工的意見和建議。

五、將第十條改為第十一條,修改為:

下列事項應當向職工代表大會報告,并由職工代表大會審議通過:

(一)涉及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保險福利等事項的集體合同草案;

(二)工資調整機制、女職工權益保護、勞動安全衛生等專項集體合同草案;

(三)企事業單位因勞動關系變更方案引發群體性勞動糾紛,依照規定開展集體協商形成的專項集體合同草案;

(四)國有、集體及其控股企業的薪酬制度,福利制度,勞動用工管理制度,職工教育培訓制度,改革改制中涉及的職工安置方案,以及其他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項;

(五)事業單位的職工聘任、考核獎懲辦法,收益分配的原則和辦法,職工生活福利制度,改革改制中涉及的職工安置方案,以及其他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項;

(六)法律法規規定或者企事業單位與工會協商確定應當提交職工代表大會審議通過的其他事項。

六、將第二十二條改為第二十三條,修改為三款:

職工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的主席團主持會議,處理大會期間有關重大問題。

職工代表人數在三十人至一百人的,主席團可以設三至五人;職工代表人數在一百人以上的,主席團人數不得少于七人。主席團成員中,一線職工代表的比例不得少于百分之五十。

職工人數在三十人以下的,可以選舉大會執行主席一人,主持召開職工大會。

七、將第三十二條改為第三十三條,第一款修改為:

法律法規規定應當提交職工代表大會審議的事項,未按照法定程序提交的,企事業單位的工會有權以書面形式要求糾正,企事業單位應當根據工會的要求予以糾正,并給予書面答復。

八、將第三十七條改為第三十八條,刪去第三款,并將第一款修改為:

社區、產業園區、商業街區、商務樓宇等同一區域內的企業可以聯合建立區域性職工代表大會。生產經營業務相同或者相近的企業可以聯合建立行業性職工代表大會。

九、增加一條,將第三十七條第三款作為第三十九條,修改為:

鄉、鎮人民政府和街道辦事處應當積極推動實施區域性、行業性職工代表大會制度,支持和保障職工代表大會制度的正常運行,確定相關職能部門履行下列職責:

(一)組織、協調區域性、行業性職工代表大會制度的建立;

(二)指導、督促區域性、行業性職工代表大會落實本條例各項規定、行使各項職權;

(三)會同工會和企業聯合組織等確定實施區域性、行業性職工代表大會制度的召集人和責任人;

(四)督促落實區域性、行業性職工代表大會決議;

(五)會同工會和企業聯合組織依法對違反本條例規定的企業提出處理建議。

十、將第三十八條改為第四十條,修改為:

區域性、行業性職工代表大會行使下列職權:

(一)聽取區域、行業內企業執行勞動法律法規和政策情況報告,區域、行業勞動關系狀況報告,并提出意見和建議;

(二)審議區域、行業內企業有關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保險福利、職工培訓,以及勞動定額等直接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項,提出意見和建議;

(三)審議通過區域性、行業性集體合同草案和專項集體合同草案;

(四)審查監督區域、行業內企業執行勞動法律法規和區域性、行業性職工代表大會決定事項的情況,履行區域性、行業性集體合同和專項集體合同及繳納社會保險費等情況;

(五)其他應當由區域性、行業性職工代表大會行使的職權。

十一、增加一條,作為第四十五條:

市和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管理部門與同級工會對企業執行勞動保障法律法規情況開展聯合監督檢查時,應當檢查企業實行職工代表大會制度的情況。

十二、將第四十三條改為第四十六條,修改為三款:

市和區總工會應當將企事業單位實行職工代表大會制度的情況納入工會勞動法律法規監督檢查的內容。對企事業單位違反本條例規定的行為,可以發出工會勞動法律監督整改意見書,要求企事業單位在九十日內予以改正。對企事業單位逾期不改正的,市和區總工會可以根據需要向同級國有資產、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主管部門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等行政管理部門提出工會勞動法律監督處理建議書。

對違反本條例規定引發群體性勞動糾紛的企事業單位,以及工會開具勞動法律監督處理建議書的企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主管部門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等行政管理部門應當依法進行調查處理,督促企事業單位在三十日內予以改正。

對企事業單位逾期仍不改正的,由市總工會按照本市社會信用管理的相關規定將該信息納入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務平臺。對違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的,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管理部門依法作出行政處理。

十三、將第四十五條改為第四十八條,修改為:

企事業單位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市和區人民政府以及國有資產、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主管部門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等行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對企事業單位法定代表人和有關責任人給予批評教育;拒不改正的,依法處理:

(一)阻撓建立職工代表大會制度的;

(二)妨礙職工代表大會依法行使職權的;

(三)應當提交職工代表大會審議和審議通過的事項,未按照法定程序提交,給職工造成損害的;

(四)擅自變更或者拒不執行職工代表大會決議并侵害職工權益的。

此外,根據本市行政區劃調整情況,將第四十二條、第四十三條、第四十五條、第四十六條、第四十七條中的“區、縣”,均修改為“區”。

經上述修改后,其余條文的順序作相應調整。

上海市職工代表大會條例

(2010年12月23日上海市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三次會議通過根據2017年11月23日上海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十一次會議《關于修改〈上海市職工代表大會條例〉的決定》第一次修正)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保障職工的民主權利,構建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促進職工和企業、事業單位以及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共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以及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的企業、事業單位以及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以下統稱“企事業單位”)建立和實施職工代表大會制度,適用本條例。

第三條推進職工代表大會制度建設,應當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促進勞動關系和諧發展。

第四條企事業單位應當建立職工代表大會制度。

職工人數在一百人以上的企事業單位應當召開職工代表大會;職工人數不足一百人的企事業單位一般召開職工大會。

職工代表大會(或者職工大會,下同)是企事業單位實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協調勞動關系的重要制度,是職工行使民主管理權力的機構。

職工代表大會應當充分發揚民主,實行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

第五條企事業單位應當保障職工代表大會依法行使職權,保障職工依法享有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

職工通過職工代表大會依法參與企事業單位民主管理,支持企事業單位合法的生產經營和管理活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企事業單位與本單位工會應當協商制定實行職工代表大會制度的具體辦法,并納入本單位的管理制度。

第六條企事業單位的工會是職工代表大會的工作機構,承擔職工代表大會的日常工作。

第七條本市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工作機制,通過與工會召開聯席會議或者采取適當方式,推進本地區落實職工代表大會制度。

本市各級國有資產、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主管部門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等有關行政管理部門應當指導、督促、檢查企事業單位實行職工代表大會制度。

第八條上級工會、行業協會和相關企業聯合組織應當指導和幫助企事業單位建立健全職工代表大會制度。

第二章職權

第九條職工代表大會依法行使審議建議、審議通過、審查監督、民主選舉、民主評議等職權。

第十條下列事項應當向職工代表大會報告,接受職工代表大會審議,并通過職工代表大會聽取職工的意見和建議:

(一)企事業單位的發展規劃,年度經營管理情況和重要決策;

(二)企事業單位制訂、修改、決定直接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項,以及改革改制中職工分流安置、經濟補償等勞動關系變更的方案;

(三)工會與企業就職工工資調整、經濟性裁員、群體性勞動糾紛和生產過程中發現的重大事故隱患或者職業危害等事項進行集體協商的情況;

(四)職工代表大會工作機構的工作情況、聯席會議協商處理的事項;

(五)國有、集體及其控股的企業、事業單位財務預決算等重要事項;

(六)法律法規規定或者企事業單位與工會協商確定應當向職工代表大會報告的其他事項。

企事業單位決定改制、合并、分立、搬遷、停產、解散、申請破產等重大問題,應當依照法律的規定,通過職工代表大會審議或者其他形式聽取職工的意見和建議。

第十一條下列事項應當向職工代表大會報告,并由職工代表大會審議通過:

(一)涉及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保險福利等事項的集體合同草案;

(二)工資調整機制、女職工權益保護、勞動安全衛生等專項集體合同草案;

(三)企事業單位因勞動關系變更方案引發群體性勞動糾紛,依照規定開展集體協商形成的專項集體合同草案;

(四)國有、集體及其控股企業的薪酬制度,福利制度,勞動用工管理制度,職工教育培訓制度,改革改制中涉及的職工安置方案,以及其他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項;

(五)事業單位的職工聘任、考核獎懲辦法,收益分配的原則和辦法,職工生活福利制度,改革改制中涉及的職工安置方案,以及其他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項;

(六)法律法規規定或者企事業單位與工會協商確定應當提交職工代表大會審議通過的其他事項。

第十二條下列事項應當向職工代表大會報告,并接受審查監督:

(一)職工代表大會提案辦理情況;

(二)職工代表大會審議通過的重要事項落實情況;

(三)集體合同和專項集體合同履行情況;

(四)勞動安全衛生標準執行、社會保險費交繳、職工教育培訓經費提取使用等情況;

(五)法律法規規定或者企事業單位與工會協商確定應當向職工代表大會報告并接受審查監督的其他事項。

第十三條下列人員應當由職工代表大會民主選舉產生:

(一)民主管理專門小組(委員會)成員;

(二)董事會和監事會中的職工代表;

(三)法律法規規定或者企事業單位與工會協商確定應當由職工代表大會民主選舉產生的其他人員。

第十四條下列人員應當接受職工代表大會的民主評議:

(一)董事會和監事會中的職工代表;

(二)國有、集體及其控股企業的高級管理人員,事業單位負責人,以及按照本市有關規定應當接受職工代表大會民主評議的其他人員;

(三)法律法規規定或者企事業單位與工會協商確定應當接受職工代表大會民主評議的其他人員。

第三章職工代表

第十五條企事業單位的職工可以當選為職工代表。

職工代表由職工民主選舉產生,實行常任制,可以連選連任,任期與職工代表大會屆期相同。

選舉職工代表一般以分公司、分院(校)、部門、班組、科室等為選區。選舉應當有選區全體職工三分之二以上參加,候選人獲得選區全體職工半數以上贊成票方可當選。選舉結果應當公布。

第十六條職工代表的構成應當以一線職工為主體,中、高層管理人員不超過百分之二十,但跨地區、跨行業的大型集團型企業的比例可以適當提高。女職工代表比例一般與本單位女職工人數所占比例相適應。

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領域的企事業單位,職工代表應當以直接從事專業技術工作的人員為主體。

第十七條職工代表的權利:

(一)在職工代表大會上,有選舉權、被選舉權、審議權和表決權;

(二)對涉及本單位發展和職工權益的重要事項有知情權、建議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三)參加與職工代表履職相關的培訓、檢查等活動;

(四)因履職活動而占用生產、工作時間,按照正常出勤享受應得的待遇。

第十八條職工代表的義務:

(一)學習、宣傳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提高自身素質,增強參與民主管理的能力,做好本職工作;

(二)聯系選區職工,聽取職工的意見和建議,表達職工的意愿和要求;

(三)執行職工代表大會決議,做好職工代表大會交辦的各項工作;

(四)及時向選區職工通報參加職工代表大會活動和履行職責的情況,接受評議監督;

(五)模范遵守單位規章制度,保守商業秘密。

第十九條職工代表出現缺額時,應當由原選區依照規定的民主程序及時補選。選舉結果應當公布。

職工代表因無故不履行或者無法履行代表職責而被撤免的,應當經原選區全體職工半數以上同意。

第二十條職工代表依法行使權利,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壓制、阻撓和打擊報復。

第四章組織制度

第二十一條企事業單位職工代表大會的職工代表名額,按照下列規定確定:

(一)職工人數在一百人至三千人的,職工代表名額以三十名為基數,職工人數每增加一百人,職工代表名額增加不得少于五名;

(二)職工人數在三千人以上的,職工代表名額不得少于一百七十五名;

(三)職工人數不足一百人,實行職工代表大會制度的,職工代表名額不得少于三十名。

職工代表大會可以根據需要設置列席代表。列席代表無表決權和選舉權。

第二十二條職工代表大會每屆任期為三年至五年。職工代表大會因故需要延期換屆的,延期時間不得超過一年。

職工代表大會每年至少召開一次會議。企事業單位、工會或者三分之一以上職工代表提議,可以召開職工代表大會。

第二十三條職工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的主席團主持會議,處理大會期間有關重大問題。

職工代表人數在三十人至一百人的,主席團可以設三至五人;職工代表人數在一百人以上的,主席團人數不得少于七人。主席團成員中,一線職工代表的比例不得少于百分之五十。

職工人數在三十人以下的,可以選舉大會執行主席一人,主持召開職工大會。

第二十四條職工代表大會可以設立若干民主管理專門小組(委員會),組織職工代表開展民主管理專項活動,辦理職工代表大會交辦的有關事項。專門小組(委員會)負責人由職工代表擔任。

第二十五條職工代表大會閉會期間,除法律法規規定應當提交職工代表大會審議通過的事項外,對需要及時處理的重要事項,企事業單位可以召開職工代表大會聯席會議進行協商處理,處理結果應當向下一次職工代表大會報告。

聯席會議由工會負責召集,由職工代表團(組)長、民主管理專門小組(委員會)負責人、主席團成員、工會委員會委員參加。

第二十六條企事業單位下屬的分公司(廠)、分院(校)應當建立職工代表大會制度,行使與其管理權限相對應的職工民主管理權利。

第二十七條職工代表大會的經費由企事業單位在管理費用中列支。

第五章議事規則

第二十八條職工代表大會須有全體職工代表三分之二以上出席,方可召開。

第二十九條職工代表大會的議題和議程,由企事業單位與工會協商確定。

第三十條提交職工代表大會審議和審議表決的書面材料,應當在職工代表大會召開的七日前送交職工代表;職工代表團(組)應當組織職工代表討論,由工會及時匯總整理職工代表團(組)的意見和建議。

職工代表對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項意見分歧較大的,由企事業單位和工會根據職工代表意見進行協商修改后,提交職工代表大會再次審議。

第三十一條職工代表大會審議通過事項,應采取無記名投票方式,并須獲得全體職工代表半數以上贊成票方可通過。

第三十二條職工代表大會審議通過的事項和決議應當在職工代表大會閉會后向全體職工公布。

第三十三條法律法規規定應當提交職工代表大會審議的事項,未按照法定程序提交的,企事業單位的工會有權以書面形式要求糾正,企事業單位應當根據工會的要求予以糾正,并給予書面答復。

法律法規規定應當提交職工代表大會審議通過的事項,未按照法定程序提交審議通過的,企事業單位就該事項作出的決定對本單位職工不具有約束力。

第三十四條職工代表大會在其職權范圍內審議通過的事項對本單位以及全體職工具有約束力,未經職工代表大會重新審議通過不得變更。

第六章工作機構

第三十五條企事業單位的工會在職工代表大會籌備和召開期間,履行下列職責:

(一)組織開展職工代表的選舉、撤換、培訓等工作;

(二)做好職工代表大會文件的準備工作;

(三)提出職工代表大會主席團成員、民主管理專門小組(委員會)成員候選人建議名單,董事會、監事會中的職工代表候選人建議名單;

(四)代表職工與企事業單位開展集體協商,形成集體合同草案、專項集體合同草案和起草說明、集體協商情況的報告等;

(五)組織職工代表團(組)在會前和會中對提交職工代表大會審議和審議表決的事項進行討論,匯總整理意見,并與企事業單位協商修改;

(六)負責職工代表大會其他籌備和組織工作。

第三十六條企事業單位的工會在職工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履行下列職責:

(一)動員職工執行職工代表大會決議,督促決議的落實和提案的辦理;

(二)建立與職工代表的聯系制度,受理職工代表的申訴和提案,維護職工代表的合法權益;

(三)組織職工代表、民主管理專門小組(委員會)開展提案、巡視檢查、質量評估等日常民主管理活動;

(四)完成職工代表大會交辦的其他工作。

第三十七條企事業單位的工會應當在職工代表大會閉會之日起七個工作日內,將會議的有關情況報告上一級工會。

第七章區域性、行業性職工代表大會

第三十八條社區、產業園區、商業街區、商務樓宇等同一區域內的企業可以聯合建立區域性職工代表大會。生產經營業務相同或者相近的企業可以聯合建立行業性職工代表大會。

區域性、行業性職工代表大會的工作機構是區域、行業工會。

第三十九條鄉、鎮人民政府和街道辦事處應當積極推動實施區域性、行業性職工代表大會制度,支持和保障職工代表大會制度的正常運行,確定相關職能部門履行下列職責:

(一)組織、協調區域性、行業性職工代表大會制度的建立;

(二)指導、督促區域性、行業性職工代表大會落實本條例各項規定、行使各項職權;

(三)會同工會和企業聯合組織等確定實施區域性、行業性職工代表大會制度的召集人和責任人;

(四)督促落實區域性、行業性職工代表大會決議;

(五)會同工會和企業聯合組織依法對違反本條例規定的企業提出處理建議。

第四十條區域性、行業性職工代表大會行使下列職權:

(一)聽取區域、行業內企業執行勞動法律法規和政策情況報告,區域、行業勞動關系狀況報告,并提出意見和建議;

(二)審議區域、行業內企業有關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保險福利、職工培訓,以及勞動定額等直接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項,提出意見和建議;

(三)審議通過區域性、行業性集體合同草案和專項集體合同草案;

(四)審查監督區域、行業內企業執行勞動法律法規和區域性、行業性職工代表大會決定事項的情況,履行區域性、行業性集體合同和專項集體合同及繳納社會保險費等情況;

(五)其他應當由區域性、行業性職工代表大會行使的職權。

第四十一條區域性、行業性職工代表大會的職工代表人數和構成,由區域、行業工會與區域、行業內企業協商確定,并根據實際設立選區,組織職工按比例民主選舉產生職工代表。

區域性、行業性職工代表大會的職工代表總數不得少于三十人,其中企業經營管理者不得超過百分之三十,一線職工不得少于百分之五十。

第四十二條區域性、行業性職工代表大會通過的集體合同、專項集體合同以及有關決議應當向全體職工公布。

第四十三條區域性、行業性職工代表大會的組織制度、議事規則、工作機構的職責等參照企事業單位職工代表大會的有關規定實施。

第八章監督檢查和法律責任

第四十四條市和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管理部門,同級工會和企事業單位代表,通過勞動關系三方協商機制,共同推進企事業單位建立健全職工代表大會制度。

第四十五條市和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管理部門與同級工會對企業執行勞動保障法律法規情況開展聯合監督檢查時,應當檢查企業實行職工代表大會制度的情況。

第四十六條市和區總工會應當將企事業單位實行職工代表大會制度的情況納入工會勞動法律法規監督檢查的內容。對企事業單位違反本條例規定的行為,可以發出工會勞動法律監督整改意見書,要求企事業單位在九十日內予以改正。對企事業單位逾期不改正的,市和區總工會可以根據需要向同級國有資產、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主管部門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等行政管理部門提出工會勞動法律監督處理建議書。

對違反本條例規定引發群體性勞動糾紛的企事業單位,以及工會開具勞動法律監督處理建議書的企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主管部門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等行政管理部門應當依法進行調查處理,督促企事業單位在三十日內予以改正。

對企事業單位逾期仍不改正的,由市總工會按照本市社會信用管理的相關規定將該信息納入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務平臺。對違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的,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管理部門依法作出行政處理。

第四十七條企事業單位與工會因實施職工代表大會制度的事項發生爭議,雙方應當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提請上級工會與有關主管部門協調解決。

第四十八條企事業單位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市和區人民政府以及國有資產、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主管部門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等行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對企事業單位法定代表人和有關責任人給予批評教育;拒不改正的,依法處理:

(一)阻撓建立職工代表大會制度的;

(二)妨礙職工代表大會依法行使職權的;

(三)應當提交職工代表大會審議和審議通過的事項,未按照法定程序提交,給職工造成損害的;

(四)擅自變更或者拒不執行職工代表大會決議并侵害職工權益的。

第四十九條企事業單位法定代表人和其他管理人員對職工代表進行侮辱、誹謗或者以暴力、威脅等手段進行打擊報復、人身傷害的,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處罰;造成嚴重后果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企事業單位工會負責人不按照本條例規定履行職責,對職工權益造成損害的,由市和區、產業(局)工會責令限期改正,情節嚴重的,依法予以罷免。

第五十條市和區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違反本條例規定,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部門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九章附則

第五十一條本條例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





本文地址:http://www.wnpump.cn/laodong/7953.html
上一篇: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工作考核辦法
下一篇: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關于第五批宣布失效和廢止文件的通知
維權團隊更多>>
業務范圍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热久久国产欧美一区二区精品 | 天天透天天射 | 亚洲六月丁香色婷婷综合久久 | 天天激情站 | 人人干日日操 | 四虎精品影视 | 欧美一级纶理片免费 | 日本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欧美视频一区在线 | 奇米五月 | 青草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 宇都宫紫苑日韩专区亚洲 | 特黄特色的大片观看免费视频 | 亚洲日本欧美产综合在线 | 色噜噜狠狠狠综合曰曰曰88av | 天堂网www| 日日噜噜夜夜狠狠扒开双腿 | 一级久久|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狠狠 | 色丁香久久 | 人人干人人舔 |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观看 | 伊人资源 | 亚洲第一伊人 | 天天摸天天澡天天碰天天弄 | 在线a视频免费观看 | 天堂资源bt在线官网 | 午夜影院在线观看视频 | 最新在线观看精品国产福利片 | 欧美亚洲国产精品第一页 |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1页 | 夜夜狠狠狠狠 | 一级毛片一级毛片一级毛片一级毛片 | 四虎网址在线观看 | 亚洲主播在线 | 天天舔天天射天天干 | 青娱乐免费在线视频 | 亚洲伦乱 | 亚洲高清视频免费 | 视频在线观看91 | 五月天婷婷丁香中文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