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青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深入推進社保經辦數字化轉型,堅持傳統服務方式和智能化服務創新并行,完善覆蓋全民的社會保障體系,促進社會保障事業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以青島市被人社部列為“全國大數據輔助工傷認定和勞動能力鑒定試點城市”為契機,強化問題導向,緊盯老百姓在社會保障方面反映強烈的煩心事、操心事、揪心事,深化“一次辦好”改革,加強民生改善創新,以新思路、新招數辦好民生實事,全方位創新工傷保險服務經辦模式,打造“大數據輔助工傷保險智能一體化服務平臺”,為參保單位和工傷職工提供更加便捷、高效、智能化的工傷保險服務體驗。
創建“現場工傷快報”模式,破解受傷職工“舉證難”問題。為了讓受傷職工能在第一時間取得保留相關證據,市人社局在“工傷保險智能服務平臺”上加載了“現場工傷快報”功能。受傷職工或單位可以在工傷事故發生48小時內登錄“青島人社”手機APP“工傷快報”模塊,對事故進行簡單描述,同時對受傷部位、受傷場景等拍照或錄制短視頻上傳,系統自動定位工傷申報地點和申報時間。第一時間留存受傷證據,為后期工傷認定及調查取證創造了有利條件。工傷保險經辦機構對“現場工傷快報”案件提速辦理,簡易工傷案件5個工作日內即可作出認定結論,有效提升了工傷認定效率。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現場工傷快報”100余件,得到了受傷職工和用人單位的普遍認可。
長期以來,由于傷者及相關證人身在異地、異國,或者住院治療等情況無法及時接受調查,導致工傷認定調查周期長,影響受傷職工工傷待遇的領取。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以來,由于隔離防疫等要求,導致這一問題更加突出。市人社局在“工傷保險智能服務平臺”上推出“工傷遠程視頻調查取證系統”。經辦機構通過“青島人社”手機APP即可對身處異地、行動不便的工傷職工進行調查,當事人通過手機視頻即可完成身份驗證、接受問詢、核對調查筆錄并電子簽字等調查工作,減少了異地乃至外派至國外工傷職工申請成本,有效提升了調查效率。截至目前,成功完成遠程視頻調查取證20余起,先后為遠在非洲、越南、南美等地的跨國公司外派員工工傷、工亡事故開展遠程認定,既節約了社會資源,又提高了認定效率,得到跨國公司、傷者及工亡職工家屬的高度贊譽。
職業病患者申報工傷待遇,涉及用人單位、衛生健康、人社等多個部門,需要材料多、部門間信息不共享,存在群眾來回跑腿、材料重復提交、辦事流程冗長的問題。特別是塵肺病患者,普遍為退休多年的老人,行動不便,很難獨立完成申請。為解決這一突出問題,市人社局積極協調市衛生健康委、職業病防治院,在“工傷保險智能服務平臺”上開發職業病與工傷認定同步系統。職業病診斷端向工傷認定端推送職工職業病診斷信息,確認后由職業病診斷端一并出具職業病診斷結論和工傷認定結論書,實現職業病結論與工傷認定結論同步確認,“一鏈式”完成職業病和工傷認定等一系列工傷保障服務。這一創新舉措得到了職業病群體,特別是老年塵肺病患者的普遍歡迎,也獲得人社部工傷保險司的充分肯定。
打造專家遠程視頻鑒定系統,破解工傷危重病職工鑒定難題,以往許多重傷、重病職工行動困難,無法到指定醫院現場接受勞動能力鑒定,而專家上門鑒定成本高、效率低,給各方都帶來了諸多不便。為破解這一群體長期反映的難點問題,市人社局在“工傷保險智能服務平臺”上推出“遠程視頻勞動能力鑒定系統”。通過大數據匯集分析重癥病患特征,制定遠程視頻鑒定篩選條件,從申報群體中篩選出符合遠程鑒定條件的人員,主動邀請指導鑒定職工或家屬通過“青島人社”手機APP遠程人臉識別簽到等操作參加遠程視頻鑒定。同時,鑒定專家通過視頻對話問診、查體并錄入鑒定信息,鑒定全程錄像并留存,讓危重癥患者和臥床的職工足不出戶即可完成勞動能力鑒定,將有溫度的社保服務送到群眾身邊。
因工傷事故屬突發情況,職業病發生概率較低,在未罹患傷病前,職工對工傷保險政策關注度普遍偏低。一旦受到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往往處于“不知該問誰、不知怎么辦、不知領多少錢”的焦急狀態。為解決這一難點問題,市人社局依托“工傷保險服務平臺”通過大數據分析工傷辦理流程進度,針對每位工傷職工的個性化需求,智能判斷并精準、實時提供公眾號自助咨詢、網絡申辦鏈接、政策指導、進度查詢、溫馨提示、康復咨詢等定制化信息推送,為工傷職工提供主動、暖心的服務。截至目前,向工傷職工推送工傷保險相關信息1.4萬條。
“大數據輔助工傷保險智能一體化服務平臺”的開發應用,為青島市工傷保險的長足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得到工傷職工、用人單位和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人社部工傷保險司領導對青島工傷保險智能化工作予以肯定并建議在全國進行推廣。下一步,青島市將繼續按照人社部“人社服務快辦行動”和“信息化便民創新提升行動”工作部署,充分利用部省市三級平臺,整合數據資源,優化業務流程,深化大數據輔助工傷保險智能一體化服務體系,推動工傷保險工作再上新臺階,全面提升工傷保障服務水平。
本文地址:http://www.wnpump.cn/news/10920.html
上一篇:職業性中暑可認定為工傷
下一篇:海南省調整2022年5-6級工傷職工月傷殘津貼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