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示
針對用人單位工傷負擔重、靈活就業人員參保難、工傷失能人員保障水平低等痛點難點問題,各地紛紛探索建立多層次工傷保險制度體系。作為探索實施城市,青島上線補充工傷保險和工傷傷養服務項目,兩項政策互為補充延伸,讓更多群體得到保障。
每天早上8點,董方學(化名)在醫護人員的幫助下起床洗漱,然后進行了電療、肢體鍛煉及心理疏導……每月自費1000余元,其他費用由工傷保險基金、商業保險公司承擔,董方學感慨趕上了好時代。
2021年,圍繞工傷保險制度中存在的用人單位工傷負擔重、靈活就業人員參保難,以及工傷失能人員保障水平低等痛點難點問題,人社部鼓勵各地探索建立多層次工傷保險制度體系。作為探索實施城市,青島開展補充工傷保險的同時,創新增加一級至四級工傷失能人員傷養服務項目,兩項政策互為補充延伸,有效解決企業和職工“賠不起、保不上、過不好”的問題。
讓更多群體得到保障
62歲的崔志祥(化名)原本已經退休在家,去年,他又進入村里的木材加工廠務工。幾個月后,崔志祥左手中指被機器擠傷。本來以為要全額自費做手術的崔志祥接到了理賠人員的服務電話。原來,企業不久前為退休返聘工人購買了補充工傷保險,崔志祥通過工傷認定并鑒定出傷殘等級,就可以享受到相應的保障待遇。
2024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指出,我國超齡勞動者工傷認定、社保繳納等方面存在堵點,每年約有5萬件此類勞動爭議訴至法院。“無勞動關系、超過法定退休年齡以及未納入國家工傷保險制度范圍的其他從業人員,普遍游離于以傳統勞動關系為基礎的現行社會保險制度之外,一旦發生工傷,產生的治療護理費用只能自理。”青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趙巖介紹。
2021年,《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關于印發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的通知》明確指出,要持續擴大工傷保險覆蓋范圍,推進平臺靈活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工作。2023年1月1日,青島正式啟動該項工作。
青島市社會保障事業中心主任王韶偉介紹,青島在借鑒各地經驗的基礎上,做到了應保盡保,并采取政府引導,用人單位自愿投保,商業保險公司具體承辦的模式。
中國人民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青島分公司總經理劉美岑介紹,青島的職業傷害保險按照參保單位的行業類別將保費定為每人每月20~200元,企業負擔更小、投保積極性更強,同時將參保年齡上限由65歲調整至70歲,讓更多群體得到保障。
解決企業“賠不起”問題
“工傷發生以后,工傷待遇約70%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剩余約30%仍需企業承擔。即便最低十級工傷,企業也要賠付7萬余元。”趙巖介紹,基本工傷補充保險由保險公司賠付企業承擔金額的80%,可有效解決企業“賠不起”的問題。
青島某紡織機械企業自2023年7月開始繳納補充工傷保險,為240余名員工參保,每月按照員工流動情況調整參保人數。2023年11月,企業一名員工因工外出騎車摔倒,經醫院診斷右腳三踝骨折。“我們立即向人社局補充工傷服務窗口報案,工作人員積極協助我們辦理工傷認定和后續的勞動能力鑒定。”該企業負責人介紹,經計算,此次工傷企業需賠付7萬余元,補充工傷保險為企業承擔近6萬元。
作為一項新興的業務,即便可以大幅降低企業工傷賠付風險,但在推行過程中,工作人員仍然感受到有些“吃力”。企業不愿增加用工成本,前端預防意識不強是主要原因。本著自愿參保的原則,目前青島還是以深入企業宣講政策、借助媒介宣傳為主要推廣手段。
“中小微企業員工較少,小投入可以帶來大保障,投保意愿更強。”劉美岑表示,推廣中他們以工業園區為突破口,聯合園區負責人反復上門宣講,更能獲得園區企業的信任。試行一年,青島補充工傷保險已打開局面。截至目前,共有1512家企業參保,覆蓋職工15萬人。其中,中小微企業占比70%,中型企業占比20%,頭部企業占比10%。
解決工傷失能者“過不好”問題
工傷群體中,一級至四級失能人員因工受傷、因傷失能,雖然可獲得一次性賠付、治療期間護理費、停工留薪期工資等待遇,但長期康復治療產生的費用,仍給他們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壓力。
為解決工傷失能者“過不好”的問題,青島在制定新型工傷保障制度時,創新增加了傷養服務項目,將補充工傷保險與基本工傷保險、基本醫療保險、長期護理保險等內容銜接,為工傷失能者提供工傷醫療和養老照護服務,由工傷保險基金、商業保險公司、享受傷養服務人員合理分擔費用。
52歲的董方學于2007年在下班途中發生車禍,被鑒定為傷殘一級。獲得工傷賠付后,如果繼續接受康復治療,需每月自費一萬多元,無力支付這筆費用的董方學選擇回家靜養。去年初,傷養服務機構工作人員主動找到董方學。“機構專門拿出一層樓供工傷失能者使用,有護工專門照顧我們,還有專家坐診。”董方學介紹,每個月1000余元的自費費用,包含了所有開支,在這里不僅得到專業的照護,各類娛樂活動室也一應俱全。短短一年,董方學就實現了部分生活自理,樂觀豁達的他對于康復訓練充滿信心。
“青島現有工傷一級至四級失能者1200余名,其中600余人需要護理,他們人均每月享受各類補貼6000元。”王韶偉介紹,青島的傷養服務包括住院傷養和居家傷養兩種模式,住院傷養服務費用1100元至2600元,居家傷養服務費用500元,個人僅需支付給傷養服務機構200元至1600元,即可享受到高質量的居家或住院傷養服務。
據了解,傷養服務開展以來惠及工傷失能者371人,商業保險公司提供經濟補助已達90余萬元。
本文地址:http://www.wnpump.cn/news/11703.html
上一篇:“工傷私了”是雙贏還是陷阱?
下一篇:空掛病床頻繁開藥,“救命”的工傷保險豈容侵吞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