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別機構和人員將工傷保險基金當成“提款機”“唐僧肉”,通過虛假住院、開藥倒藥等方式騙取這筆基金,甚至常年這么做,不但浪費了寶貴的醫療資源,而且嚴重威脅基金安全、影響基金效能。
近日,北京市工傷保險事務管理中心發布通報稱,在全市工傷保險協議機構“飛行”檢查中,發現北京市化工職業病防治院(北京市職業病防治研究院)違反了《北京市工傷醫療、康復機構服務協議書》及工傷保險相關規定,造成工傷保險基金損失。經研究決定,自9月30日起,該中心解除與該院簽訂的《北京市工傷醫療、康復機構服務協議書》,并追回違規費用。此前,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的報道顯示,很長一段時間里,該院每天電腦信息都顯示有幾十人因職業病住院治療,實際只有幾個人住在病房里;有患者90多天里在北京多家醫院門診開藥上百次,涉嫌騙取工傷保險基金……
北京市工傷保險事務管理中心的通報并未披露更詳細的違規細節,但“違反服務協議及工傷保險相關規定,造成工傷保險基金損失”的表述,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印證了北京市化工職業病防治院作為工傷保險協議機構違規操作的情況。這也提醒有關方面應進一步重視、反思工傷保險支付和使用中可能存在的騙保問題。
工傷保險制度是勞動者在工作中或在規定的特殊情況下,遭受意外傷害或患職業病導致暫時或永久喪失勞動能力以及死亡時,其本人或其遺屬能夠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一種社會保險制度,即按照工傷情況和傷殘程度的不同,工傷職工可享受相應的醫療待遇、傷殘待遇、工亡待遇等。這當中,醫療待遇部分包括醫療費用、康復費用等,從媒體的相關報道來看,這部分已然成為一些機構和人員騙取工傷保險基金的“重災區”。
工傷保險基金成為少數醫療、康復機構覬覦的“唐僧肉”,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工傷多集中于煤炭、礦山、危化品、高空作業等特定行業和領域,相對于醫療保險,人們對工傷保險的關注度更低;對遭遇工傷的勞動者,更多的是同情和包容,而往往不會想到監督,這為一些醫療和康復機構“揩油”工傷保險基金留下了空間;一些特殊傷情和病種涉及的保險費用缺乏明確限定,導致工傷保險基金使用范疇和場景的隨意性較大;相關部門對工傷保險基金運行的監管仍有不足,可能存在過于信任、疏忽大意的情況……
近年來,我國通過將更多藥物納入報銷名錄、優化報銷流程等舉措,不斷完善工傷保險制度,旨在為廣大勞動者進一步筑牢安全屏障,最大程度發揮社會保險的兜底保障作用。如今,個別機構和人員將工傷保險基金當成“提款機”“唐僧肉”,通過虛假住院、開藥倒藥等方式騙取這筆基金,甚至常年這么做,不但浪費了寶貴的醫療資源,而且嚴重威脅基金安全、影響基金效能。認清騙取工傷保險基金的危害,合力堵上騙保的口子,讓工傷保險基金得到最大程度的善用,關乎工傷保險制度的嚴肅性、權威性,也關乎廣大勞動者的切身利益。
相關工傷醫療、康復機構要把治病救人放在首位,徹底擯棄逐利思維;相關經辦機構要當好“把關人”,通過大數據等技術手段加強對工傷醫療、康復機構的監管力度,切實維護工傷保險基金安全;相關監管部門可以借鑒醫保基金監管的一些做法,加強人社部門、醫保部門和醫療機構的協同聯動,關切每一筆報銷、每一份病歷細節。此外,有必要進一步加大對工傷騙保案例的宣傳力度,形成更廣泛的社會監督氛圍。
在社會保險制度不斷優化和完善的現實語境下,工傷保險基金絕不容惦記,騙取工傷保險基金的行為更不能被輕縱。
本文地址:http://www.wnpump.cn/news/11767.html
上一篇:龍口市扎實推進4類特定從業人員參加工傷保險工作
下一篇:廣西調整2024年工傷保險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