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人社、民政、財政三部門聯合發文,要求省內事業單位、社會組織(不含參照公務員法管理單位)需按規定參加工傷保險,要求在年內完成。據悉,隨著這一政策的普及,單在廣州就有20.7萬事業單位人員(參照公務員管理除外)將受惠于工傷保險。
專家提醒,參保人在工作、上下班途中、單位運動會時受到身體傷害,都可享受醫療治療和工傷康復。一旦參保人受傷,必須爭取不要錯過最佳救治恢復的機會。
每年只需繳納100多元
昨日,記者走訪廣東省工傷康復中心了解當前工傷保險的推廣情況。工傷康復專家、廣東省工傷康復中心主任唐丹向記者詳細解讀了事業單位工傷保險政策。
本次文件規定,廣東省行政區域內的事業單位、社會組織(不含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尚未辦理社會保險登記的,應按規定辦理社會保險登記、工傷保險參保登記及工傷保險繳費登記;已辦理社會保險登記但未登記參加工傷保險的,應按規定辦理工傷保險參保登記及工傷保險繳費登記。
“工傷保險的保障程度是很高的,每年只需繳納100多元,就可以享受這樣的風險保障了,很劃算。”唐丹說,本次文件將上述人員全部納入到工傷保險范疇,其待遇不僅涵蓋了個人在醫療救治期間的費用,還包括了一次性的經濟補償待遇和康復期間的待遇。對于終身性殘障的傷員,還提供生活保障的長期待遇。因公死亡的人員家屬可領取喪葬補助金、供養親屬撫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補助金,其中,一次性工亡補助金為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工傷康復申請宜早不宜遲
“工傷保險在診療、康復等范圍上,都大于醫保、公費醫療”,唐丹坦言,按國務院設想的工傷等社會保險全員覆蓋,廣東再一次走在兄弟城市的前面。
然而,記者查閱去年8月權威部門發布數據顯示,廣州各類企業積極參加工傷保險人數已近400萬人,但仍有4256家事業單位、近20.7萬(包括非在編)工作人員未參保。
唐丹解釋,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從業人員發生生產性工傷事件風險低,是該人群一直未能納入保險保障的主要原因。但是,廣州一年平均有3萬余工傷事故案例發生,工傷事故傷員一人的醫療花銷高達200萬至300萬元,其中來自事業單位的工傷人員也不在少數。
“此類人群受傷之后,與一般人相比,他們對治療、康復的要求更迫切”,唐丹表示,不僅是事業單位人員,職工工傷人員的主觀康復意識也在提高,以前是怎么勸都不愿意來,超過八成的工傷傷殘職工為了獲得更多的賠償而放棄康復治療,現在有賴于媒體、政府的宣傳,愿意做康復治療的病患多了不少。
唐丹以廣東工傷康復中心為例,作為全省工傷康復定點協議機構之一,600張床位供不應求,一年的人流量約為3000多人次,發展至今,已讓八成病患成功重返工作崗位。
唐丹認為,近幾年來,廣州的工傷康復推廣有了明顯的進步,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如工傷康復知識、資訊的缺乏,工人職工和用人單位多愿私了,用人單位不愿支付工傷康復期間職工工資待遇,工傷康復政策執行監管力度不足等原因,不少病患錯過了最佳的康復機會。他建議,相關部門可盡快出臺《工傷康復管理辦法》,規范管理體系。(來源:南方日報,www.wnpump.cn整理編輯)
本文地址:http://www.wnpump.cn/news/5023.html
上一篇:長沙市工傷職工可免費傷檢
下一篇:2013年18個省市上調最低工資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