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6日,人社部公布《關于加強和改進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領域公共服務的意見》 明確提出,各地需要探索創新公共服務方式。這包括在綜合服務機構推行“一站式”服務,逐步將分設的專業窗口整合為綜合窗口,變“多頭受理”為“一口受理”; 加強公共服務信息化建設,積極推行網上預審、自助辦理、同城通辦、委托代辦等服務。2017年我國就能實現社會保障卡跨地區、跨業務直接辦理個人的各項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務了。(《京華時報》5月14日)
我國的社保卡或醫保卡,自誕生之日起,就讓人感覺比較別扭。比如,我們有些人的醫保卡只能在縣級醫院報銷,而有些人的醫保卡能在省三甲醫院使用,為什么看病要設立“定點醫院”,在非定點醫院報銷的比例少得可憐,到了外地去看病則很有可能一分錢也不能報銷……這些問題,長時間困擾著許多國人。
現代社會,交通發達,信息通暢,唯獨政府的有些服務,仍然關卡林立。社保卡或醫保卡的最基本功能可謂路人皆知,就是起到民生保障的作用。可是,因為地區與地區之間、不同行政級別的區域之間,長期以來存在的區域壁壘,導致我國社會保障卡根本無法跨區域辦理業務,既不能跨區域使用和結算,也不能進行異地辦卡補卡等相關業務,社會保障卡的民生保障功能已經嚴重打折。
信息時代,所有的行業都需要有“互聯網+”的思維。“互聯網+社保”,通過讓社保相關信息數據站在互聯網的平臺上實現跨區域或者全國范圍的互聯互通,也應該成為人社部門必須要考慮的一項工作。今年“兩會”上,李克強總理在答記者問時,明確了“兩年內實現醫保卡異地報銷”的工作任務。現在,人社部決心推進這一工作,毫無疑問是一項民心工程,是落實政府工作報告的重要內容,也是可以為政府工作贏得加分的項目。相信每一位國人,也都會期盼早日能夠實現社保卡互聯互通。
社保卡的互聯互通,公眾已經等了太久太久。事實上,我國已經有部分省份早已實現了跨區域的信息共享與互聯互通。2014年,海南省就與北方一些省份,在實現醫保跨省報銷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實現了信息共享與異地報銷。海南省的例子說明實現社保卡的跨區報銷與業務的異地辦理,不存在技術上的難題,就看政府相關部門有沒有真誠去做。
除了社保卡的業務外,我們還有許許多多的民生項目仍然被森嚴的區域壁壘阻礙著。各個政府職能部門都需要反思自己還有哪些事項正在刁難百姓,還有哪些證明必須回老家開、還有哪些業務必須回老家辦理……規避“奇葩證明”沒有終點,提高政府服務和工作水平沒有終點,各地部門還是多多檢討自己的工作缺失,少一些傲慢,多一些真誠。
本文地址:http://www.wnpump.cn/news/6715.html
上一篇:假律師騙10名外來務工人員27萬 謊稱可處理工傷
下一篇:廣西壯族自治區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辦法修正案(征求意見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