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期間吃飯、休息、上廁所時,如果發生事故受到傷害,算工傷嗎?12月7日,記者從市人社局獲悉,從2020年9月1日起實施的《四川省工傷保險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明確,職工在連續工作過程中和工作場所內,因工間就餐、休息、如廁等必要的生活、生理活動時受到事故傷害,都視為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那么《條例》在保障工傷保險權益等方面,還有哪些舉措?南充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對此進行了解答。
工程建設項目參保寫入地方性法規
“為了進一步保障工傷職工能夠得到及時救治,《條例》增大了工傷保險基金的支付范圍。”南充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條例》明確了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特殊情形。
《條例》規定四種情形,視為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包括:職工在連續工作過程中和工作場所內,因工就餐、休息、如廁等必要的生活、生理活動時受到事故傷害的;職工由用人單位指派前往依法宣布為疫區的地方工作而感染該傳染病的;在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的預防、救治等工作中感染該傳染病的;職工參加用人單位組織或者受用人單位指派參加其他單位組織的活動受到事故傷害的,但參加與工作無關的活動除外。
“ 除此之外,《條例》在全國范圍內首次將建設項目參加工傷保險寫入地方性法規。” 該負責人表示,南充是勞務輸出大市,為保障農民工工傷保險權益,《條例》徹底解決了目前農民工工傷保險“參保難”和“待遇保障難”的問題。
記者了解到,針對工程建設領域的農民工流動性大、勞動關系不穩定以及就業崗位工傷風險相對較高等特點,在全國首次將建設項目參保寫進了《條例》,明確建設工程項目“先參保、后開工”。《條例》明確規定對不依法參加工傷保險的用人單位將由有關部門按照規定納入誠信檔案。針對未參保工傷農民工的長期待遇難以保障的問題,明確未參加工傷保險的一級至四級工傷職工的工傷保險待遇,以及未參加工傷保險的因工死亡職工供養親屬撫恤金,經工傷職工、供養親屬或者其法定代理人與用人單位協商一致,可以由用人單位一次性支付。
實習生等五類人群可參保
據介紹,為了給超齡從業人員和準職業人群提供職業傷害保障,《條例》擴大了工傷保險的參保范圍,明確五類人群可以參加工傷保險,包括已經達到或超過法定退休年齡且未依法享受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人員;由學校統一組織、實習單位按規定支付勞動報酬的年滿十六周歲的參加實習工作的在校學生;在畢業實習期間的醫學生和在住院醫師等規范化培訓期間的醫學在讀研究生;參加住院醫師等規范化培訓的社會學員;其他可以參照本《條例》參加工傷保險的人員。
為方便職工工傷認定,《條例》將工傷認定的部分管轄權下放到縣級,在縣級社保部門參加工傷保險的,直接在當地縣級人社部門申請工傷認定;沒有參加工傷保險的,向用人單位生產經營地的縣級人社部門申請工傷認定,不需要再到市(州)申請工傷認定。
“目前,已經開展了多種活動,確保《條例》能夠貫徹落實到各個單位。”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南充市人社局相關科室不僅召集各縣(市、區)人社部門以會議的形式進行傳達解讀,而且還組織了工傷認定證據工作指引培訓,開展了工傷典型案例分析研討與交流,舉辦了工傷認定示范卷宗資料觀摩。
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市參加工傷保險人數達40余萬人,基金累計結存1.8億元,全部實現了工傷保險基金省級統籌。
本文地址:http://www.wnpump.cn/news/9968.html
上一篇:塵肺病重點行業職工全面納入工傷保險
下一篇:工傷待遇資格未認證將暫停發放待遇 市民可通過“青海人社通”APP進行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