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在等待中隕落
到目前為止,古浪縣塵肺病患者已經死亡11人,另有數人病情加劇,馬江山也在死亡線上掙扎。一條條鮮活的生命在等待中慢慢隕落。
都是塵肺的罪過
據專家介紹,據目前醫療水平塵肺病是不可逆轉的,也就是說不可能治愈的,死亡只是一個時間早晚問題。由于古浪縣100多名農民工在460金礦工作時缺少必要的防護、環境惡劣、粉塵吸入量大等原因導致短時間內大量人員、大規模集中爆發、11條鮮活的生命短時間內葬送。還有更多的生命被時間推向死亡,可怕之極。
古浪的呼喚
隨著古浪塵肺事件被媒體報道后,古浪縣政府、武威市政府及甘肅政府也做出積極響應。目前仍沒有出臺更妥善的處理方案。古浪的生命等不及了,他們在呼喚更多的關注、呼喚更多幫助、呼喚更快的妥善解決。
古浪塵肺事件記事
2008年12月上旬,火興才記者的一位同事向他轉述了甘肅古浪縣有人反映100多農民工長期在金礦打工,因防護不當而身患塵肺病,已經出現3人死亡的事實。100多人生命健康權受到威脅,這事非同小可。必須讓每一個人有尊嚴的活著。他當即讓同事要求對方提供一份書面材料,或到報社見面。讓他和同事沒有想到的是,對方稱他們文化程度很低,不會寫材料,而且因經濟困難不能前來蘭州,但以人格保證所說的都是事實。這讓火記者他們很為難。火記者還是決定將此事匯報社領導,并要求前往古浪采訪,可惜因種種原因采訪未能成行。考慮到年底節前穩定,他們決定暫時放棄采訪計劃。
2009年2月,春節過后。火記者與同事孫濤商量讓對方必須給他們提供一份書面材料,或者到報社來一趟面談一次。但對方仍然未能滿足他們的這兩個要求,并再次以人格保證100余農民工患病的事實。他再次報社領導上報選題要求采訪,但再次未能成行。火記者當時供職的單位是甘肅一家省級媒體。
2009年12月,火記者與同事孫濤商議后,主動聯系反映情況的塵肺病患者周俊山。得知100余名農民工患者病情越來越重,又出現重病患者死亡的現實。他立即將此事反饋給《中國經濟時報》首席記者王克勤。《中國經濟時報》立即派記者屈一平甘肅古浪,火記者隨同屈一平一起采訪。
2009年12月22日-23日,還在甘肅一家省級媒體供職的火記者和《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屈一平,極短時間分頭采訪了甘肅古浪黑松驛鎮和黃羊川鎮部分塵肺病患者,24日趕往酒泉。遺憾的是,一場大雪封住了前往馬鬃山金礦的道路,采訪未能成行。但對酒泉勞動安監等相關部門的采訪非常順利。
讓他們震驚的是,首次在古浪采訪期間,他們統計的塵肺病農民工死亡數字已經達到5人,更讓人揪心是隨著病情的加重,他們的生活負擔也越來越重。所有患者因為治病都負債累累,重病和死亡患者家庭完全傾家蕩產——家里所有值錢的東西都賣光了,所有親戚朋友的錢都借過來了。
2010年1月20日,《中國經濟時報》以《甘肅“塵肺村”揭秘 黑松驛鎮驚現近百塵肺病農民工》為題,刊發了甘肅古浪縣塵肺病農民工生存狀態的文章。一石激起千層浪!隨后,甘肅省衛生廳立即召開緊急會議,并與21日派專人前往古浪進行核查。
2010年1月22日,古浪縣召開常委專題會議,成立以縣長為領導小組組長,3個副縣長和宣傳部長為副組長,勞動、衛生 、安監、公安等部門為成員的古浪縣塵肺病維權協調領導小組。
2010年1月26日-2月3日,古浪縣統一組織對該縣先后在酒泉市金礦、煤礦等粉塵作業環境有務工經歷的408人進行職業病健康檢查和診斷。經武威市疾控中心檢查診斷,確診124例塵肺病例,疑似塵肺病37人。確診患者中,酒泉肅北縣金礦務工者117人,一期29人,二期54人,三期34人。
2010年5月-10月,甘肅古浪塵肺病農民工重病患者龍成林、武登祺、陳德金3人先后病故。至此,自第一例死亡塵肺病農民工(黑松驛鎮萱麻河村李天福)于2006年9月死亡后,古浪塵肺病農民工累計死亡人數達11人。且重病患者持續增加,病情越來越重。 第一例死亡塵肺病農民工。
2010年11月16日,古浪縣勞動局再次委托武威市疾控中心,對23名待觀察人員和新申報25名有肅北縣金礦務工史的農民工進行檢查診斷。診斷確診33例塵肺病,其中一期15人,二期9人,三期9人。至此,古浪全縣確診塵肺病例157人,11人死亡。其中一期48人,二期66人,三期43人。
2010年8月18日,武威市和古浪縣政府以及市縣勞動部門負責人到甘肅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就塵肺病處置工作進行匯報。甘肅省人社廳召開“關于解決古浪縣赴肅北縣馬鬃山鎮“460”金礦打工患塵肺病事件協調會”。
2010年11月23日,甘肅省召開“協調解決古浪縣赴馬鬃山鎮礦區打工患塵肺病事件協調會議”。省政府秘書主持,武威酒泉兩市,古浪肅北兩縣政府相關領導參見,會議提議由“肅北縣方面出資600萬元,古浪縣方面出資200萬元”,但雙方均認為己方出資太多,會議內容未形成“紀要”。
2010年11月初,甘肅古浪塵肺病農民工周俊山給火記者打來電話,稱要“到蘭州送錦旗”,并告訴我有5名塵肺病農民工病情危重。早在2010年5月14日,周發短信告訴火記者“塵肺病農民工龍成林逝世”;11月,李發科告訴記者,塵肺病重病患者陳德金病故。武登祺病故…古浪塵肺病問題時不可待!
2010年12月18日晚6點,甘肅古浪塵肺病農民工代表周俊山、馬俊山、李發金三人從甘肅武威火車站出發,準備前往北京。這是甘肅古浪塵肺病農民工首次走出家門尋求社會幫助,也是首次進行自我救助。
2010年12月20日上午,甘肅古浪塵肺病農民工代表周俊山、馬俊山、李發金向《中國經濟時報》社贈送錦旗和感謝信。聽說3為塵肺病患者帶著二次求助的愿望,專程從甘肅古浪趕赴北京。總編輯張劍荊與編委王宏及調查報道部王克勤高規格接待了三位特殊的客人。
2010年12月20日上午11時,《中國經濟時報》3樓會議室,總編輯張劍荊、編委王宏、調查報道部王克勤會見了甘肅古浪塵肺病代表周俊山等3人。20分鐘會見,總編輯張劍荊聽到《時報》報道之后11個月,又有3名塵肺病農民工病故、5名患者病情危重,當即表態進行追蹤報道。
2010年12月20日中午,與甘肅古浪塵肺病3名代表在《中國經濟時報》職工食堂共進午餐時,周俊山講述當年7月在青海西寧蘭新客運線隧道工程打工,因粉塵污染塵肺病發作休克7個小時。馬俊山講述弟弟馬江山在國道312線永古段打工回家后,8月份也因塵肺病發作休克8小時……
2010年12月20日中午1時,在與甘肅古浪塵肺病農民工代表周俊山一行再次溝通后,《中國經濟時報》調查報道部王克勤與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欄目組記者進行電話溝通后,并讓周俊山一行帶推薦信前往中央電視臺。
2010年12月20日下午5時。有著70000多粉絲的《中國經濟時報》調查報道部王克勤新浪微博強勢發出“甘肅古浪塵肺病農民工5年死8人,現5人危重,估計難過年關。渴望媒體及社會各界給予幫助”的信息。
2010年下午5時39分,《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與甘肅塵肺病農民工代表溝通后,調查報道部王克勤微博慎重公布塵肺病代表之一周俊山電話(應患者周俊山先生要求,另兩位電話未作公布)。
2010年12月21日凌晨2時,北京外國語學院博士于丹紅教甘肅古浪塵肺病農民工代表周俊山發微薄,并為其購買1200元手機和話費。甘肅古浪塵肺病農民工首次通過網絡(微博)向社會發出自求助信號。
2010年12月22日,《環球時報》英文版刊發《Dying miners seek help》的文章。配圖照片系本人與2009年12月22日在古浪黑松驛鎮采訪時所拍。http://sinaurl.cn/hbrglb
2010年12月24日夜。西方社會傳統的平安夜。網友“北京廚子”飛赴古浪,展開對121名塵肺病農民工的緊急救助。蘭州大學5名志愿者劉杰、程一本、曾百川、蘭大小毛(女)等同時抵達古浪。
2010年12月25日夜。西方社會傳統的圣誕夜。塵肺病防治公益網負責人鄧江湖抵達甘肅古浪,以志愿者身份聲援北京廚子。中央電視臺《看見》欄目組一行兩人同事抵達古浪采訪塵肺病農民工。
2010年12月26日下午。甘肅省《新旅游報》原執行總編輯、網友“蘭州老令”放下最后校訂中的書稿《中國史前文明》,匆匆奔赴古浪。火記者也與當天到達古浪。
2010年12月27日晚。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欄目組一行兩人抵達甘肅古浪。
2010年12月27日夜。蘭州大學劉金郎、吳丹華,西北民族大學耿信梅作為第二批志愿者抵達古浪,聲援北京廚子。知識分子的熱忱與關注,青年們的淳樸與厚實,給西部小城注入了力量。
2010年12月29日,廚子通過職業病防止公益網鄧江湖處聯系到張海超,同時從張海超處又聯系到北戴河塵肺康復中心張院長。請求張院長能夠派塵肺專家組來古浪救治。
2010年12月30日,北戴河張院長同意來古浪,決定元旦這天直飛古浪縣,但需要古浪政府方面發邀請函。到2011年1月1日,古浪縣相關部門一直發不出邀請函,也沒有說明什么原因。
2011年1月1日,古浪塵肺后援團在廟子山小學給塵肺患者及家屬辦了一場“午宴”。當天晚上鳳凰衛視的兩個記者也來到古浪縣做采訪。
2011年1月2日,北京廚子帶著黑松驛鎮政府給的一萬元人民幣同周俊山到北戴河請塵肺專家來古浪。
2011年1月9日,北戴河塵肺康復中心張院長等4位專家來到古浪縣給塵肺患者做了一些關于塵肺方面的講解和咨詢。第二天就回北京。
2011年1月11日下午五時,廚子帶4位塵肺患者及家屬去北戴河洗肺。加三志愿者同行一共11人。
2011年1月12日,職業病防治公益網志愿者鄧江湖、張海超、張士謙律師、王勝利律師等來到蘭州,去古浪縣看望塵肺患者及家屬,同時提供法律援助。同行的還有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共計8個志愿者
2011年1月15日,塵肺二期塵肺患者李發科在職業病防治公益網王勝利律師、張士謙律師的幫助下,第一個率先向酒泉市肅北蒙古族自治縣勞動部門按法律程序郵寄了仲裁申請資料。邁出了法律維權的第一步。
2011年1月20日,收到中國郵政的短信通知,李發科寄出的EE197632561CS號郵件,由酒泉市肅北蒙古族自治縣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趙玉蓮簽收,郵件已經妥投。
本文地址:http://www.wnpump.cn/anlizhanshi/2011-1/1972.html
上一篇:古浪塵肺病維權比想象中艱難
下一篇:法官,你為何如此不給法律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