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農民工的合法權益遭到侵害的事件層出不窮,農民工維權的案件數量逐年增加,有愈演愈烈之勢,挑戰著相關制度的健全和法律的完善中存在著的缺陷。筆者通過本院審理的農民工維權案件進行分析,以期對如何有效保護農民工合法權益提供可行性建議。
一、農民工維權難的原因分析
從郟縣法院受理的農民工援助案件和咨詢接待來看,問題主要集中在拖欠工資、勞動報酬、傷殘沒有補償等幾大類。解決方法主要是訴訟外調解、仲裁和訴訟等方面。通過案件辦理情況分析,農民工維權難主要存在以下原因:
一是農民工維權成本高、難度大。目前,我國在農民工法律維權方面的政策、法規、制度相對尚不夠完善,雖然近年來,在法制建設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但由于具體情況錯綜復雜,用工制度不健全,調查取證、起訴、執行難度都比較大;部分農民工交不起訴訟費、仲裁費、鑒定費等費用,案件難以進入訴訟程序,直接阻礙了農民工法律維權效率的提高。
二是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在調查中發現,大部分農民工都沒有享受社會保險。導致農民工失去了享受城市社會保障的權利。加之現行社會保險實行區域統籌和城鄉有別的制度,不能跨區域和城鄉流動,等于將他們拒于社會保障體系之外。
三是判決執行力不夠。有些農民工“費時、費力、費錢”地打贏了官司,卻落得個空歡喜一場,欠薪單位往往以資金短缺為由,拒不支付生效的判決。同時,也有一些企業已經破產,確實無力支付,這些都是一些切實的難題。
四是農民工法律意識和維權能力欠缺。農民工法律知識了解少,當自己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往往不懂得運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或是忍受不公正的待遇,或是采取極端方式解決問題,使矛盾激化,影響到自身權益的維護和社會的穩定。同時,由于農民工法律意識不強,發生問題時往往疏于收集、保全相關證據,增加了司法工作的難度。
二、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的對策分析
農民工維權難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結合上述原因,嘗試給出以下對策:
一是加強法律援助,強化司法保護。因拖欠工資引發的民事糾紛,司法機關包括勞動仲裁委一定要高度重視,要為農民工維權開辟“綠色通道”。設立法律援助熱線,普及相關法律知識,提高農民工的自我保護能力。對欠薪案件實行優先立案,優先審理,優先執行。對涉及困難群眾利益的追索勞動報酬案,符合減免緩條件者應依法減免緩繳訴訟費,庭審中要縮短訴訟周期,節約訴訟成本,切實減輕當事人負擔。
二是不斷完善農民工社會保障制度。農民工侵權事件的發生往往會給農民工的生活帶來巨大的壓力。因此,完善的農民工社會保障制度對農民工維權就顯得異常重要。要完善農民工的社會保障制度,就必須要打破城鄉二元結構,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只有這樣才能深化對建立在戶籍制度基礎上的城市勞動就業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才能讓農民工真正享受到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成果,實現農民工的基本權利。
三是嚴格判決結果的執行。對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支付義務的被執行人,要堅決采取強制措施。對構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在法律手段上及時有力地保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對于那些惡意拖欠農民工工資、不給付工傷醫療費用,在敗訴后又不執行判決結果的雇主,法院在強制執行的同時,要展開新聞調查,果斷給予曝光,全力保證判決結果的執行。
四是加強法律宣傳教育,增強農民工的法律知識和維權意識。開展“送法進企業、送法到村戶”活動,深入農民工集中地,進行法律宣傳教育,及時為農民工提供法律咨詢。充分利用報刊、電視、網絡等媒體的傳播速度快的特點,對農民工進行法律知識解答,增強農民工的法律保護意識,加強訴訟指導,為農民工權益的維護提供有效的法律途徑。(作者單位:河南省郟縣人民法院)
本文地址:http://www.wnpump.cn/lunwen/4539.html
上一篇:本案是承攬關系還是雇傭關系?
下一篇:淺析公益性崗位勞動者的工傷責任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