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3年起,長期在戶籍所在地以外居住的新疆工傷職工,一旦舊傷復發,只要經原居住地經辦機構同意,就可以在現居住地選擇一至兩家醫療機構治療,享受原居住地的州、市(地)工傷醫療待遇標準了。
對于工傷人員來說,包括上述內容在內的一系列利好消息是新近出臺的《自治區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辦法》中明確規定的,該辦法將于2013年3月1日起施行。
自治區結合實際工作中遇到的新問題,在新辦法中對工傷保險與其他相關制度的銜接進行了規定。例如:職工因工死亡,其供養親屬享受撫恤金的資格,按職工死亡時的條件核定。因工死亡職工供養親屬已享受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等社會保障待遇,但待遇標準低于供養親屬撫恤金的,由工傷保險基金補足差額;未參保的,由用人單位補足差額。
按照規定,勞動能力鑒定,勞動功能障礙部分,分為十個傷殘等級,最重的為一級,最輕的為十級。一般情況下,職業病鑒定多數出現在五級及其以上傷殘。在國家相關規定基礎上,自治區對患職業病的補助金增發比例進行了明確。
引人關注的是,該辦法中明確規定:用人單位克扣工傷職工或者其供養親屬工傷保險待遇,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處3000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并通知經辦機構直接支付工傷職工相關待遇。這是自治區在《工傷保險條例》相關規定基礎上的延伸和突破,主要是為了更好地保證工傷職工的待遇享受。
自治區人社廳相關負責人介紹,2011年1月1日起,國家開始施行修訂后的《工傷保險條例》,自治區結合本地實際制定了本辦法。2004年2月頒布的《自治區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辦法》將于3月1日起伴隨著新辦法的施行同時廢止。
■繼續閱讀
經辦機構15日內審核并確定申請
辦法中規定:用人單位應當向所在地經辦機構辦理工傷保險登記,經辦機構應當自受理之日起15日內辦理完畢;用人單位變更或者終止的,應自變更或者終止之日起30日內,向原經辦機構辦理工傷保險變更或者注銷手續。
申請享受工傷保險待遇,要向經辦機構提交工傷保險待遇申請表、工傷認定決定書。經辦機構要在15日內審核并確定支付相關待遇。而對于特殊情況,如職工發生事故傷害或者按照《職業病防治法》規定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用人單位不能按照規定時限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的,經州、市(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同意,申請時限可以延長30日。在以前,延長時限不能超過15日。
對職業病增發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
今后,如果職工患上了職業病,那么一次性將會拿到更多的工傷醫療補助金。
辦法規定:五級、六級傷殘職工,本人自愿提出與用人單位解除、終止勞動關系的,以解除、終止勞動關系時所在州、市(地)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為基數,由用人單位為其支付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并由工傷保險基金為其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五級傷殘職工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和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分別按27個月和11個月計發,六級傷殘職工分別按24個月、10個月計發。患職業病的,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在此基礎上增發30%。
七級至十級傷殘職工,勞動(聘用)合同期滿終止勞動(聘用)合同或者本人提出解除勞動(聘用)合同的,以終止或者解除勞動(聘用)關系時所在州、市(地)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為基數,由用人單位為其支付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并由工傷保險基金為其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七級傷殘職工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和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分別按21個月和9個月計發,八級傷殘職工分別按18個月、8個月計發,九級傷殘職工分別按15個月、7個月計發,十級傷殘職工分別按12個月、6個月計發。患職業病的,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在此基礎上增發20%。
建立自治區級工傷保險調劑金制度
當前,州、市(地)實行了工傷保險儲備金制度,按上年度工傷保險基金征繳額的10%提取工傷保險儲備金,存入社會保障基金財政專戶,用于重大事故的工傷保險待遇支付。此次,辦法除了重申這一制度,還提出建立自治區級工傷保險調劑金制度,調劑金用于工傷保險待遇支付補助和工傷保險基金收支調劑。
工傷保險基金新增四項支出項目
3月1日起,工傷保險基金將新添四項支出項目:自治區工傷職工住院伙食補助費;在本州市(地)以外就醫的交通、食宿費用;終止或解除勞動關系后,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工傷預防的政策宣傳、業務培訓等費用。在以前,這些是用人單位根據相關規定支付的,基金承擔后,職工享受待遇將更有保證。
本文地址:http://www.wnpump.cn/news/4337.html
上一篇:徐州市工傷康復管理試行辦法
下一篇:2013年起麗水市農民工的工傷保險由施工企業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