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旨
當事人公司在訴訟期間辦理注銷登記,但未依法進行清算的,債權人應當以公司的股東為被告提起訴訟,以原公司為被告要求公司承擔賠償責任的,應當駁回原告的起訴。
案情
原告李彥忠訴稱:2011年4月13日,其經人介紹出售給被告碭山縣林發木業有限公司一汽車楊木,價值31480元人民幣,被告僅付26400元,尚欠5080元。經原告多次催要,被告拒不償還。請求人民法院判令被告支付所欠楊木款5080元,本案的訴訟費用由被告承擔。
被告碭山縣林發木業有限公司辯稱:原告請求被告償還欠款沒有事實依據,應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裁判
安徽省碭山縣人民法院審理認為:原告要求被告支付所欠楊木款5080元,證據不足,依法不予支持。判決:駁回原告李彥忠要求被告碭山縣林發木業有限公司支付木材款5080元的訴訟請求。案件受理費50元,因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結案,減半收取25元,由原告李彥忠負擔。
宣判后,李彥忠不服,向宿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二審法院立案后另查明:碭山縣林發木業有限公司在二審審理過程中辦理了注銷登記,但未依法清算。
宿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審理認為,由于碭山縣林發木業有限公司在二審審理過程中辦理了注銷登記,已不具備民事行為能力,故裁定:一、撤銷安徽省碭山縣人民法院(2012)碭民一初字第00439-1號民事判決;二、駁回李彥忠的起訴。
評析
本案的爭議焦點在于:在訴訟期間,當事人公司辦理了注銷登記應當如何處理?
1、在民事訴訟過程中,作為一方當事人的公司辦理注銷登記的,應當區分注銷公司時依法清算和未清算兩種情形。如果在當事人起訴后,公司依法成立了清算組,依照公司法等規定進行了清算,則訴訟應當中止或者終止,當事人可以依照公司清算程序實現自身權利。
在訴訟過程中,公司未經清算即辦理注銷登記的,則應當由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在債權人主張的公司債務范圍內,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當然賠償的前提是債權債務查證屬實。而本案中碭山縣林發木業有限公司在二審審理過程中辦理了注銷登記,已經不是適格的訴訟主體。李彥忠現仍起訴碭山縣林發木業有限公司,要求給付貨款不符合《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二)》第十九條、第二十條的規定,故應當依法裁定駁回原告李彥忠的起訴。
2、碭山縣林發木業有限公司的股東違背了誠實信用原則,因為在公司注銷的過程中,沒有進行結算,該公司股東也沒有通知原告和人民法院,明顯存在過錯。修改后的民事訴訟法已明文將誠實信用原則作為民事訴訟的主要原則,對于被告公司股東違背誠實信用原則的行為,法院可以依照民事訴訟法第115條的規定,對該公司有關股東處以人民幣10萬元以下罰款。
(作者單位:安徽省宿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本文地址:http://www.wnpump.cn/zhidao/5598.html
上一篇:用人單位未繳納社會保險,勞動者自行辦理后可索賠
下一篇:企業被注銷原職工應如何起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