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有的勞動者雖然已經離職,但依然將社保“掛靠”在原單位由公司代繳社保費,這樣“掛靠”社保是否構成勞動關系呢?盤龍人社君帶你來看看今天的案例
案情介紹
2008年,姜先生入職某公司從事司機工作。2017年7月31日,雙方勞動合同期滿,姜先生表明不再續訂勞動合同,并書面提出申請,寫明“本人欲自謀職業,希望將社會保險關系掛靠在公司,自行承擔全部社會保險費,由公司代繳至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考慮到姜先生工作多年,公司同意了姜先生的請求。
2021年3月,姜先生以將社會保險關系托管至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為由,請公司出具解除勞動合同證明。為協助姜先生辦理檔案轉移的相關手續,公司為其出具了解除勞動合同證明。隨后,姜先生申請勞動爭議仲裁,要求公司支付其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
姜先生主張,公司于2021年3月才與其解除勞動合同,應當依法支付經濟補償。公司主張,雙方勞動合同已于2017年7月31日到期,之后雙方不再存在勞動關系,公司為姜先生繳納社保費、出具解除證明都是對姜先生的照顧,不應支付經濟補償。
處理結果
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依法駁回了姜先生的仲裁請求。
案例評析
本案中,姜先生與公司的勞動合同于2017年7月31日期滿后,姜先生未再向公司提供勞動,并提出要“自謀職業”,此后不受公司的用工管理,公司亦未再支付其勞動報酬,表明雙方勞動關系已經終止。此時公司應當及時出具終止勞動合同的證明,并于15日內為姜先生辦理檔案和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手續。
此后公司為姜先生提供社保關系“掛靠”、社保費代繳服務,不屬于《關于確認勞動關系有關事項的通知》中規定的勞動關系成立的情形,姜先生與公司不存在勞動關系。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用人單位和個人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建立勞動關系的用人單位和勞動者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是其應盡法定義務。
但現實生活中存在與現行法律法規規定相違背的情況,如:已從原用人單位離職的人員,繼續在該用人單位違規參保;未與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的人員,基于享受社保待遇、取得就業失業補貼領取資格等原因,通過人力資源公司或親朋好友公司掛靠代繳社保等。
值得注意的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七條的規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即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認定勞動關系應當根據用工事實,因社保“掛靠”、社保費代繳而虛構的勞動關系,本質上并不具備成立勞動關系的要素,因此,不僅不能受到勞動保障法律法規的保護,而且存在諸多法律風險。
自2022年3月18日起施行的《社會保險基金行政監督辦法》第三十二條規定,通過虛構個人信息、勞動關系,使用偽造、變造或者盜用他人可用于證明身份的證件,提供虛假證明材料等手段虛構社會保險參保條件、違規補繳,騙取社會保險待遇的,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八十八條的規定處理,即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責令退回騙取的社會保險金,處騙取金額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
本文地址:http://www.wnpump.cn/laodongguanxi/11214.html
上一篇:往日“東家”成了“合作伙伴”,騎手的身份,是“打工者”,還是“小老板”?雙方是否存在勞動關系?
下一篇:熟人用工未簽合同,勞動關系如何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