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中部六省和廣東省在長沙共同簽署社保互聯互通合作備忘錄。根據合作備忘錄,七省將進一步推進政策互認、數據互享、經辦互聯、載體互通、監管互動,助力保障制度公平、增進人民福祉、提升服務效能、促進區域協同發展。
加強政策互認、經辦互聯,有效維護群眾社保權益
“每月到手增加了250多元。”近日,說起養老金的變化,湖北退休職工陳女士很開心。此前,因湘鄂兩省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建立時間不同(湖南1998年、湖北1996年),她在湖南工作的2年工齡未能認定為視同繳費年限。湘鄂兩省根據政策互認協議,按照她在湖南工作時當地企業職工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有關規定,重新核定調整,增加了她的養老金發放數額。
由于歷史原因,各地在社保政策操作層面仍存在差異。為確保參保群眾權益不受損,此次簽署的合作備忘錄明確,七省將推動社會保險待遇領取資格確認、繳費權益核定、申領病殘津貼的勞動能力鑒定結論、養老保險視同繳費年限認定(不含廣東省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等方面形成政策互認機制。各方均以參保人員工作經歷當時所在省份政策為依據、以對方縣以上人社部門確認的正式意見為憑證,對參保人員在工作經歷所產生的社保權益予以確認。
日前,長沙闊鑫機械有限公司員工徐先生在湖北省武漢市出差期間,不慎受工傷。長沙市人社部門受理了徐先生的工傷認定申請,第一時間向武漢市人社部門發函,根據收到的現場筆錄及照片、視頻,對徐先生作出工傷認定。
工傷認定跨省高效辦理,得益于去年湖南省與廣東省、湖北省建立工傷認定委托調查機制的有益探索。這次簽約,七省將進一步推進經辦互聯,在各自的網上服務平臺設立服務專區,相互提供高頻事項跨省線上通辦服務,在現行國家政策框架內優化基本養老保險跨省轉移,共同推動基金轉移以省為單位進行年度清算,實現參保個人社保轉移接續業務“即申即辦”;規范和簡化工傷保險異地就醫備案工作,開展工傷醫療費用結算協作,協同加強預付金和結算資金管理,在異地工傷調查和勞動能力鑒定上推動實行調查和鑒定費用互免;共同掌握跨省務工人員的參保狀態,及時了解其社保服務需求,主動加強參保登記、權益告知等精準服務。
探索數據互享、載體互通、監管互動,提升人社服務效能
去年,湖北省荊州市在疑點數據核查中發現,周某、朱某兩人既在荊州市享受工傷保險供養親屬撫恤金待遇,又在湘潭市享受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待遇,存在重復領取待遇情況。湘潭市與荊州市聯合約談當事人,簽署了還款協議,退回其在荊州市領取的撫恤金待遇。
這是省際合作守護社保基金安全的具體案例。如何防止重復領取社保待遇、死亡后及服刑期間領取社保待遇、違規獲取技能證書等情況發生?合作備忘錄提出,七省將探索推進民生數據共享,相互提供本省政務數據中民生共享開放數據的比對協查服務,圍繞上述情形進行聯防聯控,實現社保待遇精準發放;探索基本養老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參保數據的跨省共享和應用,推進社會保險數據治理跨省協作,持續提高數據質量。
推進載體互通、監管互動方面,“中部六省+廣東省”社保卡應用管理平臺依托全國社保卡服務平臺實現場景對接、數據共享、身份認證、雙向賦能,推動更多民生服務省際互通;建立社保要情案件聯查聯辦制度,提高跨省社保要情案件辦理和多發錯發待遇追回工作效能。
“推進社保互聯互通能有效促進區域協同發展,維護群眾社保權益,促進人力資源合理流動,提升人社服務效能。”省人社廳有關負責人介紹,此前,七省人社部門多次協商約定社保互聯互通事項和實施路徑,目前共梳理明確了政策互認、信息查詢、證明打印、待遇資格認證、社保關系轉移、異地申辦、工傷異地就醫、核查調查、社保卡服務等9大類聯通事項。
本文地址:http://www.wnpump.cn/news/11939.html
上一篇:搬運工因熱射病去世之后:經鑒定為職業性中暑被認定工傷,家屬獲工亡補助
下一篇:工傷理賠成“搖錢樹”?事故牽出4800多萬元保險“黑洞”